第1章 儿子得了抑郁症-第4/6页
怎么能不痛呢,
那是他挂在心尖上的宝贝呀!
第五章住院治疗有效果
木子住院后,每周六上午允许探视,我和我爱人每周必去。
第一周去探视,登记后接他出病房,看孩子情况都好很多了。
脸上有笑容了,话多了,和我们开始聊天了。
他说,病友们纷纷议论,说来了个北大的,知道是他后,都可关心他。
他隔壁床的病友可能是个导演,讲的都是演艺界的事。
还有个年轻病友,说自己老婆可漂亮,但他已经主动提出离婚了,不想耽误他老婆。
“这里边住的都是抑郁症病人吗?”我好奇的问
“不是,有其他类型的,我是最轻的。”
“重的他们上电击。”
“那可疼吧。”
好像不疼”
“你的主治医生怎么样呀?”我担心地问。
“挺好,是我北大校友。有几位医生主动给我说我们是北大校友。”
“噢,那挺好的。”
我们和孩子一起晒晒太阳,散散步,真好!感觉幸福生活又回来了。
把木子送回病房。
我和我爱人一起去见他的主治大夫。
在医生办公室,我们一说是东方木的家长,几个大夫都惊讶起来,木子的主治大夫也是一位女大夫,非常热情地主动说:
“来,来,坐。”
“我也北大毕业的,东方木是我的小学弟呢。”
“这么帅气的小学弟住了院,我们也很心疼呢。”大夫微笑着说道
我们和大夫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大夫认为木子治疗非常有效,用这个药要坚持用,并根据情况增减量,但都需要医生把握。
她说她们一有时间就和木子谈心,做心理治疗。
木子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丧失了生活的目标,当官没有意义,挣钱没有意义,结婚no,继续读研读博no。我们要一起邦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木子主治大夫继续说道。
我们很感谢:
“放心大夫,我们一定会好好的配合您们。”
谢谢您,谢谢,谢谢!
木子真的好福气,从小到大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住院还踫到了自己的校友。几个校友对他也很是关照。到这时我们对木子住院一事算是放了心。
回龙观医院的探视都是登记后把病人领出来,到院里一个大操场上,散散步,聊聊天,吃点水果什么的。
病人们老年的,中年的,年轻的都有,还有几个可漂亮的小姑娘。仔细观察他们,和我们普通人并无太多异样,不像电影电视剧中演的都是些大傻、疯癫,暴力之类,有个别病人眼神有些吊滞。
大门口有点吵闹,大家都转头去看,只见一个瘦瘦的60多岁的男人躲在树后就是不出来,他的儿子在哄他,这个老者口中小声的嚷嚷着:有人要杀我,有人要杀我。他的语言是害怕的,他的神态也是害怕而无助,看着很是可怜。他经历了什么?
在回龙观医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病人的母亲。这位老太太已经91岁,小小的个子,瘦瘦的,拘搂着腰,脸上皱纹很深。她每天一到吃饭时间就推着她的破旧的50年代那种常用的破竹车,枝枝扭扭来到病房外,从破竹车上拿出碗、筷子和一小兜一小兜用塑料袋装着的饭菜。她把饭菜在小桌子上放好,就敲门喊她的儿子。因为她儿子是常年在这住,所以大夫给她破了例,允许她天天送饭。
她儿有60多岁,瘦瘦高高的,看五官年轻时应该很帅,但现在神情吊滞,行动迟缓。每每吃过饭,老太太说她儿,走三圈,她儿就可听话,就在大厅脚步不稳地晃晃悠悠的走三圈。
看这老太太年纪这么大,挺不容易的,我关切地问:
“您儿是什么时候得的病?”
“19”
“19呀,”我一惊,那是40年前了。
“一直在住院?”
“是啊,他个子大,一旦犯病我弄不住他,社区就联系了医院,基本上都在医院住。”
“您挺不容易的,这么大年纪了,也不用天天给他送饭吧。”
“医院饭贵些,我送还省点钱。”
“哦。”除了心疼她,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从此,这个瘦瘦小小的推个破竹车的身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想到她,我就又有了坚持和不放弃的决心。
探视中也有病人家属和我主动聊天。一位NMG的大姐,在探视结束出了医院的路上主动和我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