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牛厄智”【中】



  【庭院曲径花明楼,】

  【花木树草灵雾流。】

  【远处苍山景难觅,】

  【近前池塘鱼自游。】

  杜布在心里默念了一首诗。

  其名为“乡愁小院”。

  这首诗并非杜布DIY,而是刻印在“花明楼”前面的一块玉碑上。

  “花明楼”是一座白玉为柱、琉璃为瓦、青砖作墙、雕梁画栋的二层小筑。

  它十多米长,七八米宽,每层有四米多高。

  二楼的门眉上,写着“花明楼”这三个红色大字。

  “花明楼”里门窗虚掩,里面看不真切。

  在“花明楼”的前面是一个三十亩见方的庭院,庭院内树木葱郁,鲜花怒放。

  这是一些什么花?

  这是一些什么草?

  这是一些什么树?

  杜布一个一个看过去,基本上都认识。

  紫色的喇叭花,大红的芍药,层层叠叠的牡丹,高大的桑树,挺拔松树,苍翠的柏树,以及露珠凝聚其上的小草……

  遗憾的是没有“七色堇花”,它曾是爸爸妈妈最爱的花朵。

  那花儿一枝有七朵,每朵花的颜色和香气各不一样。

  庭院边上有爬山虎,而不是半山村老家用作篱笆的“雀梅刺藤”。

  这“雀梅刺藤”既可独立、也可攀爬,还能匍匐在地上,曾是哥哥阿揭的最爱。

  ——

  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弯弯曲曲地从庭院门口向内延伸。

  它穿过了的几株高大的桑树、松树和柏树,绕过了庭院内的小花园,穿过了露珠凝聚其上的宽大草坪,再来到了一个四亩大小的池塘附近。

  池塘内,泉水喷涌,荷叶点缀,数千条大大小小的鱼儿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动。

  这些鱼儿杜布同样全都认识,因为它们是草鱼、鲢鱼、鲤鱼和鳙鱼。

  在半山村老家时,爸爸曾擅长做“去骨草鱼”、“三清鲢鱼”、“红烧鲤鱼”和“仄米椒拌大鳙鱼头”,虽然山里人家更喜欢山上的野味。

  绕过庭院,来到“花明楼”前。

  “花明楼”前有一个顶棚,顶棚下面有一个茶几、四张凳子,上面摆放着茶具。

  茶具、桌子和凳子上布满灰尘和枯枝败叶。

  离顶棚外三十几米的地方,有一个茅草屋。

  茅草屋的门半开着,从外面能看到一个深坑和两块板子,原来这儿是一个茅厕。

  ——

  整个的庭院,包括“花明楼”和花草树木,都掩映在一片缓慢流动的白色雾气中。

  这股雾气,显得充沛而精纯。

  杜布猜测,这雾气应当就是一股灵气。

  杜布一动神识,一股灵气就突兀涌出。

  它比芗圆山和芗帽山的灵气加起来还要浓郁得多、精纯得多。

  并且,它就是杜布早晚修炼时吸入的灵气。

  这股灵气数量不少,试图浸满了整个“芗里芗亲旅馆”客房

  杜布吓了一大跳。

  ——

  杜五花鸡眼大睁,同时感觉到高兴。

  “二哥终于要开挂了。”

  在半山村以前,二哥就有挂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

  杜五花翅膀一扇,嘴巴和鼻子大张,试图大力呼吸。

  然而,杜布一动神识,这些灵气就迅速倒灌进入牛皮书内。

  杜五花吸了个空。

  而它的鸡嘴巴和鸡鼻子还大张着。

  什么也没有吸到。

  “二哥,你怎么这么小气?”

  杜五花觉得纳闷。

  因为二哥并不是那么小气的人。

  “五弟,我们要捡到宝了!”

  二哥笑了,笑得好猥琐。

  “咕咕!”

  但杜五花自然不会反驳二哥,而是重重地点了下头。

  ——

  点头后,自然要抬头。

  抬头时,杜五花突兀发现自己突兀降临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一座白玉为柱、琉璃为瓦、青砖作墙、雕梁画栋的二层小筑。

  二楼的门眉上,写着“花明楼”这三个红色大字。

  三十亩见方的庭院内,树木葱郁,鲜花怒放。

  “花明楼”前方有个四亩大小的池塘,草鱼、鲢鱼、鲤鱼和鳙鱼嬉戏期间。

  在“花明楼”更前端,有一处顶棚下有茶几、四张凳子,茶具、桌子和凳子上布满灰尘和枯枝败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