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仙女



有了这样一段经历,母子俩脸色都很难看,招呼也没打,匆匆忙忙坐上马车离开了。人一走,若诗顿时觉得空气也新鲜了,食欲也来了,拿出干粮分了,开开心心的吃起来。

什么胭脂香粉,搞的人一点吃东西的**都没有,现在没了那股味道,整个人都精神了。闻来闻去,还是食物的味道最诱人。

还好那些贵妇侍女不知道此时若诗的心声,要不然恐怕会气得吐血。她们之所以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可全是那些胭脂香粉的功劳,没了这些,哪里拿得出东西跟那些十**岁的小姑娘比。

吃完了,休息够了继续上路。这一次,若诗不再慢慢悠悠的赶路,而是加快了脚程。反正沿途风景看起来都差不多,早就看腻了。

这一赶,又遇见人了。几辆眼熟的马车停空地上,不远处,一块大大的石碑立在那里,上面有两个字,可惜若诗不识字,认不出来那是什么字。碑前站着两个人,正弯腰拜着上香,下人拼命撒纸钱,加上这冬日的萧条,显得很是肃穆。

拜祭晚,回转过身来,竟然就是才刚刚分开那对母子。双方一见面,都没摆什么好脸色。尤其是那个满身贵气的妇人,拉着颓败的儿子二话不说上了车,驾车走了,好像看到虎豹豺狼在追赶一般。

若诗从容地走到那碑前,拿起那些供品把容易坏的分给孩子,能旧放的则装进自己包袱里。看着前方马车跑动引起的滚滚烟尘,问悠悠:“你们想不想坐马车?”

羡慕地看着马车,三小孩齐齐点头,若诗笑眯眯地看着最后的一辆马车。

大户人家出门总是特别麻烦,明明就两个人,出行却要带六辆马车。一辆自己坐,一辆坐婢女,两辆坐男仆,还剩下两辆装行李。浩浩荡荡一群人,想快也快不到哪里去。而在最后一辆装行李的马车上方,若诗和小家伙们露天排排坐在车顶,正吃着那些供品,心中想道:这样省力多了,就是风有些大。

谁能想到会有人坐那种地方,还是一个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女。虽然若诗说过自己习过武,可谁都没当回事,只当她是在胡说。

车内,那个少爷还在哀叹,好不容易遇上个难得一见的美人,咋不待见我呢。要说我也算是一风度飘飘的潇洒公子,既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也没有吃喝嫖赌的恶习,她咋就没看上我呢,难道是天妒英才,所以才与佳人无缘。

想着想着,开始唉声叹气。终于,他旁边的母亲看不下去了:“彦儿,不过是个没规矩的女子,你还在想她!要不是为了给你积德,我非好好教训她不可,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敢跟我们平起平坐……”

“娘,你怎么可以怎么说……”

“哎呀……”一声惊叫,妇人赶紧双手合十,“佛祖恕罪,信女不是有心的,今后一定一心向善,再也不敢狂妄,千万不要怪罪到我儿子身上,让他平平安安过了这一年,为我杜家开枝散叶……”

大概已经见怪不怪了,杜彦盯着手中扇子无力道:“娘……”

“对了,”杜夫人又开始一惊一乍,“那姑娘说的对,大冷天你怎么可以扇扇子,有没有着凉,有没有哪里不舒服,你可不能出事……”说着一把抢过扇子,撕了扔出去。

“那是我最喜欢的扇子……”杜彦喊着把身子探出窗外,想去把扇子借住。

可惜那把扇子大概与他缘尽于此,落到地上,被后面的车轱辘碾过去,粉身碎骨了。杜彦继若诗后,再次受伤了。

杜彦从娘胎出来时体弱,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吃的药比饭多。直到五岁时来了个道士,说他少阳气,不可在阴气旺盛之地久待,爱子心切的杜夫人照他的话,把杜彦身边的侍女连同奶娘全换成小厮,这才渐渐好起来。那道士还说,杜彦二十岁之前不可娶妻生子,否则会损他阳寿,结果到现在十九了,别人家小孩满地跑了,就他还孤家寡人一个。杜夫人还严禁他去烟花酒楼之地,深怕他给那里的女子算计了。一次酒足饭饱后朋友们笑他是个老光棍,以后没人要。杜彦不服气,拿着把扇子去街上走动,引得那些年轻女子春心大动后,才得意地跟朋友大吼:“我没老,我还是很有魅力的,瞧见没,她们都被我迷得神魂颠倒了。”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带着那把扇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