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搞定了朱棣就没啥好怕的了-第2/3页



    让大家充分的意识到,要在大明朝堂好好的混,最好就是去京师大学堂,去当天子门生。

    要不然哪怕是你读书再多,也不见得有什么发展的机会。

    很快的,一行人就来到了京师大学堂。

    虽然有些建筑还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之中,但是原本越王府的那一块区域,却是很安静。

    第一批学员和教谕普遍都在这些地方待着。

    “爷爷,爹,这京师大学堂目前总共有十五个学院,六十四个专业……”

    “等一下,不是十二个学院吗?怎么就变成十五个了?”

    进入到京师大学堂之后,朱瞻墉刚刚开始介绍,朱棣就忍不住站出来打断了他的话。

    “几个月前是十二个学院,马上就要变成十五个学院了。”

    “除了之前的十二个学院之外,番邦学院、地理学院和气象学院三个学院已经在筹建之中。”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棣和朱高炽都有点无语。

    十二个学院还不够,这么快就变成十五个了。

    再过几年是不是要变成二十几个了?

    这么多学院里头,只有经学院是学习传统的内容,其他都是所谓的科学知识,难怪在读书人里头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弹。

    “番邦学院、地理学院和气象学院?”

    “后面两个学院听名字倒是大概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是番邦学院呢?难不成是招募番邦蛮夷的人来学习的地方?”

    朱棣没有去纠结朱瞻墉不断扩大京师大学堂的规模的事情。

    反正朱瞻墉才是现在的大明皇帝,他又亲自兼任京师大学堂的校长,怎么折腾都合理。

    “不,爷爷,这一次您可是猜错了哦。”

    朱瞻墉笑了笑,继续说,“整个京师大学堂都是不接受番邦蛮夷的人进来学习的。”

    “哪怕是已经加入到了我大明户籍,也顶多只能去经学院学习,其他的学院是没有机会进入的。”

    朱瞻墉一直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科学技术要想完全保密是很难的,但是自己可以在源头上做一些限制,大大的降低先进科学技术泄密的可能性。

    什么倭国人、朝鲜人,大家就好好的学习大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行了。

    科学技术那么复杂,你们就不要去折腾了。

    反正你要什么商品,大明的商人都会尽量的满足,好好的花钱就是了。

    “那难不成是安排人去学习番邦蛮夷的东西?”

    朱棣皱了皱眉头,显然有点看不上这个东西。

    “爷爷,我大明天下无敌,万邦来朝,自然不是一般的番邦蛮夷可以比得上的。”

    “但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些番邦蛮夷的东西,多少也是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像是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奥斯曼土耳其的商家为了加入我大明,给京师大学堂赠送了一万多本的书籍。”

    “这些书籍囊括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上千年积累下来的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宗教等各种各样的内容。”

    “我们要想更好的对付这些国家,就有必要去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

    “所以番邦学院主要的目的就是教授学院番邦蛮夷的话,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番邦蛮夷。”

    “锦衣卫和东厂都会安排人员到番邦学院学习,也会从这里招募一些人手。”

    “可以说番邦学院是大明了解世界各国的一个工具,也是对付世界各国的工具。”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棣大概就明白了。

    虽然他觉得这样子有点兴师动众了。

    但是朱瞻墉觉得有必要,那就搞咯。

    “瞻墉,这地理学院和气象学院,不会也是把世界各地的情况也纳入到了研究范围吧?”

    朱高炽在旁边插了一嘴。

    原本他以为这两个学院就是研究一下大明的山川地理环境和气象环境而已。

    但是听了朱瞻墉对番邦学院的介绍,他觉得自己的理解也许有偏差。

    “没错,爹您说的太对了。”

    朱瞻墉这么一说,朱高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伴随着出海探险的船队越来越多,我们对世界各地的情况了解的也越来越多。”

    “但是了解的东西越多,就会发现不了解的东西也增加了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