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动心3
见熊巧这样,李明军有些尴尬。
毕竟打扰别人安静看书的行为确实不道德。
“为什么这么说?”熊巧终究有些好奇的问道。
她没有读过书,能看懂红楼的字还是她弟弟教她的。
可毕竟里面太多的历史典故,隐晦的比喻这些。
她这些是看不懂的。
弟弟学业吃紧,自己也不好一直打扰。
“这荣府啊,全靠老太君一人撑着,前面都写过府里的一些主子过的艰难
可每次有客或者什么节日,老太君都会大办
府中没钱,老太君便只能拿自己的私房来填
大房和二房不和,全靠老太君撑着
要是老太君一死,这个荣府就衰败了
毕竟大房可是国公,二房不过是个五品官而已,怎么撑的起平时的骄奢无度。”李明军侃侃而谈,他虽然没有看过红楼,却听过红楼的评书,看过红楼相关的讲解。
毕竟,在后世,红学可是大行其道,成为了一门独立的文学。
虽然那些红学大师在讲解时总会夹带私货,可红学大师那么多,总结总结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也是......”熊巧仔细思考书前面的内容。
李明军短短的几句话便让她把之前没看懂的机锋矛盾理清。
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你也看红楼?”好奇的问。
毕竟,红楼这书实在难找,这还是她弟弟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
红楼儿女情长的,应当也不适合男人看。
他听他弟讲过武侠,三国这些。
她认为,那些打打杀杀的或许更和这些男孩的胃口。
“是的,我喜欢里面的人心。”李明军说道。
红楼最大的魅力便在于此。
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机遇,结果,都引人入迷。
“你喜欢书中的什么人物?”熊巧问。
“薛宝钗,相交于暗自等待,黯然神伤,自怜自艾的林黛玉,我更喜欢敢抢敢争的薛宝钗。”李明军如实回答。
他也确实不喜欢林黛玉。
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啊,可她偏不,就这么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让了出去,之后黯然神伤。
他是看不惯这样的人的。
熊巧某种意义上和林黛玉差不多,但是她却不是自怜自艾的人。
只是内向。
他看的出来。
自怜自艾和内向所散发的气场是不一样的。
前者,一靠近就觉得压抑难受,会让人感受到她的不开心难过,会引的人本来欢快的心情消沉。
后者,会让人忽视她的存在,一般一群人在一起,她不搭话,别人都不会注意到他。
熊巧并不难过这样。
她反而乐得如此,因为她喜欢一个人的世界。
熊巧又看了眼李明军,没有搭话,低头继续看起了书。
李明军欣赏了一会美色,便抬步出了熊家的院门。
跨出院门,是一块用碎石泥土打成的地坝,大概十米见方。
左右不远处都有房屋,几只土狗拉帮结派的在路上走着。
院坝最前方,似乎是悬崖。
走到边缘,才发现,这是个坡,下面种了些小菜。
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山下随山坳的村民们正在高粱地里幸苦劳作。
叮叮当~叮叮当~
这时,右下方传来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扭头看去。
是一群小孩和老人,他们拿着工具在击打山间的石头。
他们在修路,在满是石头的山上修路!
动作很慢,但这种行为显然已经做了很久。
道路两旁都是碎石。
路从随山坳修出,从上而下,已经“之”的修了几百米远。
这时,李明军才发现,这里的家家户户,不管是穷还是富,门前都有一块地坝。
坝与坝之间也有一块土路,将整个村子和那条山路连接。
能活下去,便故土难离。
随山坳的人便是如此,能活下去,便不会搬村,而是选择修一条路下去......
只是,为什么修路的全是老人和小孩?
李明军疑惑,但看着高粱地里男女都汗流浃背的样子便明白过来。
这年代,有劳力的话,还是要紧先安排在粮食上面,民以食为天,有了吃的才能做其他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