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军中之念



  临淄城里,纷纷扰扰足有十日,风雨欲来。

  但宫里那位依然咬紧了牙齿不松口。

  他不松口,派下去重新核算军功的人就不敢有结果。

  贵勋们敢给皇帝难堪,他们可不敢,弄个不好脑袋都会搬家,毕竟他们可没有一个挣了军功扛着贵勋世袭罔替给他们的祖宗。

  皇帝没能准备好之前,他们就敢真的把结果报上去,那就是没脑子了。

  可是,这事情也不好继续拖延下去了,国都里头的那批贵勋队伍越来越庞大。

  本来只是泰山演武的军功问题,已经演变成了整个大赵军队的问题了。

  外军八支,除了两支之外,哪一支没有赵何塞进去火速提拔起来的人?

  一军一个大统领,这还好说,一时半会儿赵何倒是不敢完全都换成姓赵的。

  可是每一军之内仅次于大统领的郎将可大多都姓了赵!

  这要是说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和功劳走到那一步的,整个武洲,不对,整个神衍大陆九洲只怕都该是姓赵国的这个赵了!

  可想而知,其中莫名其妙而来的功劳是如何混乱。

  若是平时,倒也还好,姜家不声不响缩了起来,那其他几个大家族要么是跟着赵何吃肉喝汤的,要么是改换门路的,也有跟着姜家一起缩着的,没了大佬撑腰,谁敢明目张胆跳出来指桑骂槐?

  可是这次不一样。

  泰山演武在武洲实在是太过引人注目。

  四国在没有发动大型战役的时候,泰山演武几乎是唯一的各国实力比拼。

  这种场合,连天下老百姓尽皆瞩目于它,试看除了赵何这家伙,还有哪个九五之尊敢行此事?

  自古人主,乱己根基的开端可都是赏罚不匀啊。

  此次泰山演武,本该是赵何走的一步好棋。

  且不说他看重的那几个人,哪怕是贵勋,哪怕是姜家,哪怕是那些隐世宗门,只能寻求合作或是全力以赴。

  为何?因为尽是民心,此乃大义!哪里能违!

  赵国可是拿了魁首,在泰山之巅插了旗的!

  别管赵国怎么赢的,这就是无上的荣耀,在这三十年之间,只要用心经营,赵国的国力少说还能翻上一翻!

  哪怕只是夺魁之后,赵何要是不那么贪心,提拔几个人算得了什么。

  赢了就是赢了,民心尽归。拿出好处来分就是!

  最后获利的还不是他这个天子?

  可惜,赵何并不是不懂,而是实在太急了,一叶障目,自然看不清远处的泰山。

  他急着抓权,朝堂上他一时半会不敢有大动作的原因,根子还是在军中。

  哪怕内军尽在他手,外军八有其六,他依然觉得不稳妥。

  姜家带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

  当初前周失其鹿,群雄并起逐之,这天下可是从来都不缺狠角色!

  能够纠结起人陪他们造反的没有一个是善茬!

  可是呢?当初的嬴开宰了一批,鲁国境内按死一批,哪怕算得上杀的狠的夜国,弄死了一批,可是绝大多数都是被姜子良和韩重言这两个奇才打得望风而逃,甚至望风归降!

  因为完全打不过!

  能够做出造反举动的,就没几个人甘心人下!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哪怕姜子良不想去碰别人,别人也会来碰他。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毕竟当初姜子良手下,一开始也就千人不满。

  没想到,他总是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打着打着,队伍还变得越来越多!

  这个味儿就不对了,慢慢的,赵飞廉也就在武洲这张舞台上有了姓名。

  不对,那是因为姜子良。

  后来,姜子良由西南往中原,而嬴开也意图由东北入主中原。

  夹在这二者之间的那些军阀,恍若瓷器,一碰就碎。

  要么归降,要么等着被打烂之后收编,当然,也可以死。

  赵国就是因为这些人,才有资格和秦国扳腕子的!

  要知道,那可是经营了三代以上的秦地!

  老秦人热血善战那是出名的,君不见再往北处的外族瑟瑟发抖?

  赢家就是在这些外族身上打出来的威风,打出来的名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