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继承之路



  另外三位宰辅眼看赵何没有回应,其中一位也是无奈开口道。

  “陛下,自古天下明君,赏罚分明乃是明智之举,大赵天下多英才,只要能为陛下所用,自然不虞其他。”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

  提醒赵何,你该醒醒了,那么多人,哪个不比你要强行提拔那批人强,若是你中意的人实打实有本事有功劳,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既然都到了这一步,拉拢人心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皇帝,要用人自然是拉一批打一批。

  哪里有一心看着皇族,其他都不算人吗?

  这样凉薄的君主,他们也不敢跟着一起和贵勋硬扛啊。

  扛得住不扛得住还是两说,哪怕扛住了也没什么好结果。

  就看赵何如何对待这一批爵位不高的老臣子就知道,这人眼里只有权财,哪里来的旧情。

  赵何眼睛从这一批重臣身上掠过,在姜方舟的身上停了停。

  姜方舟算是抱养极好,但终究是修为再难撑得起寿数了,苍老和虚弱已是表露在面上。

  若不是赵何已经影响到姜家的根基,此次姜方舟也万万不会默许。

  跟着姜子良的态度,低调了几乎一辈子,虽说这个忠国公也是蒙得父辈之荫,但姜子良没出头,他就是姜家的顶门梁!

  姜方流虽说要比他强上些许,但嫡庶之分让姜方舟有了武勋首位的资格!

  姜方舟明确感受到了赵何的目光。

  没有犹豫,也是出声。

  “陛下,老臣以为,这贵勋皆是当初太祖与先帝的忠臣,身家性命全系于赵,自然对于陛下也是忠心的,大赵之所以扬威于武洲,他们的功劳也是不可忽略。老臣附议萧丞相之言。”

  其实萧禄的办法顾全了双方。

  只要赵何能摆明态度,该给的给出去,最后还得拿出两个替死鬼,这一关并不难过。

  赵何也不是不明白,对于替死鬼,赵何并不心疼,毕竟一个皇帝,要是手里没多少替死鬼,这个皇帝也就是个废物。

  关键就是那些财富和军功。

  财富那是不舍得,军功要真的实打实算的话,赵何别说提拔自己人,那些军功的位置,都能让赵何先前的布置落空一大半!

  财富么,赵何已经想好,实在不行,再从商人那便弄一批,毕竟这些该死的贵勋逼他,他就只能手狠一点了。

  于是赵何回答:“功劳是必然要重新核实的,不过赏赐,这两季的赋税还没到位,如何能让他们满意?”

  一听这话,这一群重臣恨不得要翻白眼。

  都到这种时候了,这个皇帝还在算钱呢!

  且不说国库动不动,这一次泰山演武,只要你把赢回来的全部发出去,都是足够中的足够!

  更别提,你的内库里,可是盆满钵满!谁人不知!

  皇帝不想拿钱,谁也没办法,至少在明面上是这样。

  可赵何不拿钱财,光算功勋,升官倒也不是不行。

  可是闹起来的是贵勋,贵勋的根本就在爵位,总不能再大肆升赏爵位吧,这可是要动摇国本的。

  一个国家的贵勋数量和质量必须要得到控制。

  国土和资源决定了一切。

  这些贵勋,无论是封邑还是赏赐,可是都要从国库去出的。

  当然,还有俸禄,不过也没几家贵勋正儿八经靠着俸禄过活就是了。

  所以说,但凡不是开国太祖,很少大肆封赏贵勋。

  坐天下的君主,只会想着办法让贵勋的数量减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丰盈国库。

  而现在,赵何总不能为了自己不出钱,把那票子有功的贵勋爵位再封高一点吧?

  如果是这样,这批贵勋想必是绝对不会拒绝。

  积累军功,为的还不就是爵位?爵位可不仅仅是地位,更是权力。

  减免赋税那是最基本的,在就是封邑,在自家封邑上面,贵勋就是王。

  有时候天子的话都不如封邑之主的话来的好使。

  就拿征兵来说,天子拉壮丁乃是正经之义。

  可是并不是所有民户都愿意当兵的。

  打从有皇帝开始,当兵就一直不是老百姓的好选择。

  刀口舔血,头系在裤腰带上去争富贵哪里那么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