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龙旗



  但花魁可未必颜色和身段就皆属第一。

  只要到了那个层次,比的就不在是这些了。

  要比才情、比聪慧、比手腕、比交际、比人脉、比名声。

  才情和聪慧都好说,万里挑一,千万里挑一都能挑出来。

  其他四样,一般的私人青楼可很难和官方的女支院相比。

  手腕?再厉害能厉害得过宫里那些见多识广的老嬷嬷?

  这些老嬷嬷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会被放出宫来,若是家中有后代的还好说,有人赡养天年,若是没有呢?

  只能找路子养活自己。

  教坊司的女支院就是一个好选择,去调教女子,教她们手腕、规矩、姿态和心计。

  这样教出来的女子,交际自然不用说。

  但是人脉可就不单单看手腕和交际。

  官方的女支院,能够靠着牌子吸引大佬前来,吟诗作对弹琴对弈乃是雅事。

  况且有着官方背书,哪怕官员进去,朝廷都不能苛责。

  但私人青楼就没这种待遇了,不被发现还好,被发现官员进私人青楼的,一旦被弹劾,最低也是要罚俸思过的,严重些的说不得就要丢官罢爵。

  所以女支院的姑娘,能享受的人际圈子就不是私人青楼的姑娘能比的。

  至于名声,就更简单了。

  正所谓学好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要出头,朝廷和皇帝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有着官方背景的女支院,试图来碰碰运气的人最多。

  想要邀请那些著名的词道大家也容易些。

  就好比那个奉旨填词的柳家三郎。

  当然,这个柳家和柳洲那个柳家完全没关系。

  这个三郎也是书香世家,不过家族不昌盛就是了,从小诗书精通,儒家一脉里也算个后起之秀。

  不过对于修炼,倒是没听说他有什么过人之处,最厉害的就是他的填词。

  一词倾倒无数大家。

  后来他父母病故得早,家中只剩他一人,有不怎么会经营,家很快败了。

  三郎试图通过科举来重振家门,奈何屡试不中。

  于是一次科举中,这位才名满江南的家伙写了首抱怨皇帝没眼光的诗,好死不死真的就让赵何知道了。

  赵何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的主儿,直接写了句:“既然如此,便安心填词去吧。”

  自此,柳家三郎晋身之道至少在赵国是断了。

  不过因为这家伙当真是词道才情无双,每词必传唱天下,干脆落了个“奉旨填词”的美誉!

  词道对于试图夺得花魁的姑娘们来说是最好的阶梯。

  一首为她们填出来的绝世好词,能够让一个有能力竞争花魁的姑娘多上三五分把握!

  自柳家三郎“奉旨填词”之后,无论哪一届花魁,没有这位三郎点头,花魁之名那是妄想!

  私人请这位三郎,端得是难。

  但是女支院请他,就简单些。

  非但不要他付钱,还倒给银子!

  只希望这位词中圣手在院子里开心些,一旦起了性质,留下一首半首得,让乐府谱曲了之后给一些有资格的姑娘唱出来,身价何止百倍!

  这就是女支院的底气!

  名声,那就是综合实力,能和女支院比的,这方面私人那是更不行。

  所以,历届花魁,绝大多数出身女支院。

  关键是,赵曦做的就是花魁的生意。

  嗯,他不需要培养姑娘,但是想要夺花魁之名,走他的路子就对了。

  并不是说走了赵曦的路子就一定能拿到花魁之名。

  但是,不走他的路子,就能一定让你拿不到!

  这才是他厉害的地方。

  那个柳家三郎可是赵曦府上常客,听说赵曦为了他,专门养了上百个女子!

  至于再下一等的只做皮肉生意的,那叫做窑子,嗯,正常人有点身份都不会去沾。

  没多少油水还惹了一身骚,只有那些旁门左道的无赖子弟愿意伸手。

  光光是这两样营生,就让赵曦日进斗金都是说得轻了淡了!

  而赵曦赚来的钱,实实在在绝大部分又用在了赵何身上。

  在临淄城外不远处花重金买下了一片地,开河挖山,建了个大庄子。

  说是大庄子,就是为了不违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