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论国
所以对于出使秦国这一趟,风呈惜做好了各种准备,无论如何,这块骨头他啃定了!天道都留不住,他风呈惜说的!
面对着秦皇嬴开犹如实质的威压,尽管嬴开的语调与表情都不甚严肃,但风呈惜依旧心中防备万分,开国之君,哪有好相与的!
但是在面上,风呈惜依旧是躬身作礼,态度不卑不亢,毕竟使节就是国家的脸面,若是这一点都做的不好,他风呈惜连鸿胪寺少卿这个位置都保不住,一旦礼节出差,赵国内部的弹劾就能把风呈惜压死!
不过秦皇嬴开这个问题当真是不怀好意,任何一个国家,但凡是立国不久没有再传后君,都是很难有着光明正大国祚来源的。
或者说,来源都大同小异。
放在老百姓那里,一定是众望所归,天授其权。
但是实际上,哪个不是拿着军队的刀把子再和别人谈国祚?
但风呈惜若是夸夸其谈讲众望所归,老秦人不吃那一套,即便面上能扯的过去,私底下的嘲笑一定会比风呈惜更快传回赵国!
但若是风呈惜把实话讲出来,这特么就不是外交了,那叫作死!你让那些军队里的大老粗来讲这样的话,也许还能行,大赵鸿胪寺的少卿,讲出这种话来简直就是堕了大赵的礼仪!
不过风呈惜脸上没有丝毫局促,脑子仅仅一动就准备好了应对的说辞。
“陛下可知,秦国国祚何来?”
风呈惜当真胆子大。
秦皇嬴开也这么觉得,别说秦国已然立国,就是当初嬴开只是王侯之位的时候,也很少有人当着他的面用反问来应对他的问题。
更别提立国之后,嬴开威势重了不知道多少去,秦朝之中多少重臣在嬴开面前几乎是战战兢兢的!
不过也许是应为风呈惜的姓氏,嬴开淡淡地看了一眼就在自己身边不远处的一个中年模样的臣子。
那正是风氏宗族里在秦朝廷上的代言人,自然也是官职最显赫的一位—风道明。
风道明乃是风氏族长的嫡子,说起来也是风呈惜的长辈,风氏宗族几乎是可以确定会传到此人手中。
作为秦国的支柱之一的风氏宗族,风道明在秦国朝廷上的官职乃是柱国、黔公、少府。
柱国乃是武职,风氏宗族也是有着兵家秘传的,虽然比不得嬴氏那赫赫战功,但在秦国也是顶尖一列,更别提风氏在秦国六军中还有着不少子弟担任行军司马,这可几乎就是大半个军师的职位了。
风道明这个柱国,也是实至名归,打出来的!不过在嬴开立国之后,他风道明这个柱国,倒绝大部分时候也就是个闲职,吃份俸禄银子罢了,不过他也不太需要,风氏宗族,不缺钱。但是这个地位就体现出来了。
黔公乃是勋爵,公爵之位不仅仅是给他风道明这个人,也是给风氏宗族的交代!
至于少府,这才是秦皇嬴开对风氏宗族的奖赏。
少府乃是秦国掌管水路税务的官职,虽然秦国旱路居多,但是水路上的税务也当真不少,毕竟秦国也是有着靠海之处,远洋船只贸易也是为秦国提供了一部分底气,并且这部分底气越来越大。
作为掌管水路税务的少卿,风道明在秦国朝中的地位,也是实打实的重臣!
按理说有外邦使节前来秦国,本应该在朝会上接见。
但嬴开偏偏就没有,打心底里来看,嬴开有些佩服赵飞廉,却也很眼红他,虽然嬴开绝对不会承认就是了。
嬴开此人,当得起雄才大略这四个字的评价,但他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他借由发家德尔秦地,还是之后拉上战车的风姚姒三打家族,都是建立在他是故周秦王这个名头上的。
虽然故周到最后,对于王爵不再有过多优待,他这个秦王非但要为封地给周朝每年交上一大批岁贡,抵御外族还得不到周朝的认可,甚至还得给周朝皇帝身边的那些太监和近臣大笔贿赂才能保证周朝能将秦地稀缺的金属与修炼物资卖给他,虽然都超过实价了,但是若是没有他们操作,嬴开再花上一倍的钱都买不来。
这就是为什么嬴开在造反的时候那么果断那么迅速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