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张家
程起程升两兄弟所出程家,没落已久,正是秦皇赢开一手拉扯,让两兄弟有了之后的地位。
而作为秦皇赢开手中明面上最好的两手牌,程起和程升这两兄弟在军事上的能力与水准也确实配得上他们的地位。
程升只比程起小了六岁,可以说,在那个已经没落的程家,程起在程升的成长路程中,像父亲更多于一个哥哥。
陪伴、教导、包容和扶持。这让程起在程升心中的地位如何不重。
襄阳奇袭的失败,程起揽下了所有的罪责。秦皇赢开确实不便硬保他,风姚姒三家早已对这程氏二兄弟虎视眈眈,如此好机会,岂能轻易放过?
也幸好有着填海军大统领程升这个亲弟弟,作为秦国的五个上将军之一,程升的隐形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程起官职一撸到底,爵位倒底给他留了个男爵遮羞,不过在家等待复起哪里那么容易,风姚姒这三家可不愿轻易见到。
而在襄阳奇袭战役中,赵国功劳第一便是姜家的姜方流。这在武洲之上不是秘密,所以想当然的,程升恨上了姜方流。
在之后秦国选派程升往赵国境内施压,程升靠着雨袭军就上去了。
对于程升来说,秦国与赵国接壤之处确实多,而雨袭军所守武昌,也确实是最方便秦军对赵国施加军事压力的选择之一。
正巧了,程升对姜方流有着想法。所以程升二话不说就冲着武昌而来。
本来秦国的策略也就是小型摩擦,摆出态度,要大打,几乎是不可能。但是这个小型摩擦,最终还是要在程升与姜方流的手底下实行。
程升本来就是一员战将,比起姜方流,打正面战场的交战,填海军要强过雨袭军。
然而赵国此时几乎是两面作战,雨袭军并没有太多的兵力支援,在程升有意的扩大摩擦下,雨袭军的伤亡不可避免得就大了起来。
然而战损抚恤,却是要经过户部的手的,当时张世承刚刚当上户部尚书,而张世承这个户部尚书的位置,就是靠着吕家。
当时的赵国皇帝还是赵丹,吕家在赵丹在位时,已经是处心积虑把自家的女儿送进宫了。
而吕家在培养女儿上头也确实有一手,赵家虽然好色,但是赵家没有废物皇帝,赵丹在位时,吕家便有一个女儿被封为安妃,颜色极为出众不说,心机与手段也算得上一流之类了。
而吕家正是由此开始了在赵国的崛起之路的。
而当时的张世承,正是借着吕家安妃的枕头风,和吕家人财两方面的支持,坐上的户部尚书的位置。
皇帝默认要打压军方,那吕家岂可不冲锋陷阵呢?而张世承的户部,就是吕家为赵皇分忧之处。
雨袭伤损渐大,且不说抚恤,物资与人员的支援就是第一步,张世承在这上头多拖延住了足足半个月。
这让姜方流已然极为艰难,但是当时姜方流对赵国国君希望钳制军方的意图已经有了了解,所以强忍着焦躁支撑。也幸好姜方流所带的雨袭军军心所向,倒也问题不大。
让姜方流最难接受的便是战后抚恤的问题。
雨袭军在此役之后报上去的伤亡抚恤,在户部只被认可了一半不到!而且这一半都不到的钱粮,还是用没钱被拖欠!半分都没有发下!
这几乎让把雨袭军看做自己手足的姜方流忍不得了,在宫门前跪了一个时辰,赵丹眼看事情要闹大,赶紧宣他进去。
赵丹的安抚让姜方流不好继续闹腾,可是户部依旧针对着雨袭军。许多老部下的诉苦,加上亡故部下的亲人哭诉,让姜方流对这个户部尚书张世承恨上了心。
关键是这个张世承还在一次朝会上,在姜方流提出抚恤拖欠日久,不好对军士交代之时。张世承开始了一套极为虚伪的表演。
张世承先是交代国库的存银,意思是,咱们还有钱。关键是之后的但是,但是修路要钱啊,但是修水利要钱啊,你看官员的俸禄都要给吧,你看打仗过后的城池要修吧,一边巴拉巴拉,一边的得意在脸上掩饰都掩饰不住。
然后被气疯了的姜方流就默默地摘下了头盔,解下战甲,平放在朝堂之上,给赵皇磕了个头,什么都没说,就赤着脚穿着里衬走出了了皇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