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姜方流
按理说,姜家一门三国公,该有三个府邸才是,可是姜子良这个老祖宗还活着,姜氏族人自然是没有人想着分家的,即便有人敢想,也没人敢做。
庶出的卫国公姜方流刚封国公之位时,不少门客属下劝说他另起一支,毕竟豪门也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然后,那些劝谏的门客断腿赶出府邸,属下该打军棍的打军棍,该撤职的找个由头撤了职,全是由姜方流亲自做的决定。
然后,姜家诺大的府邸由姜子良亲口分配,前院两进,包括花园走廊会客之处,算作公中。后边三进三回的处所,最后边的小湖与宅子,住了姜子良与一些供奉;左边在北稍大的一圈宅子,属于忠国公姜方舟,而右边处南自然是卫国公姜方流的。这三处哪怕是姜子良自住的那宅子不算上小湖,面积都比得上赵国朝中任何一个普通大臣的府邸了,但是与其他国公相比,自然是小了些,有些侯爵的宅子即便是稍大,也大不出多少来。
姜方舟与姜方流各自又在自家宅子边上起了小门,若非本族亲眷或是极大的场合,都是由小门出入。
姜修胜回到武洲赵国,并无姜家人来接。凭姜家在赵国的根基,当然不可能是不知道,这般态度,就很让人深思了。
也幸好姜修胜从柳州很是带了些财货回来,加上储家的支持,在临淄西边靠着外围,总算是寻着了一处不算大的宅子,原本的主人乃是临淄的一个大皮货商人,不知是何原因,急于出手这处宅子,在储顾雨的一力坚持下,姜修胜与储顾雨几乎是一人一半买下来了这处宅子。
两家人加上一个柳广辰,便安置在这边,稍微拥挤了些,总算也有了落脚。
本来姜修胜梗着脖子不肯回姜家来往,储顾雨拉着他不知谈了些什么,足足两个时辰的谈话后,姜修胜带着廿二两个人回了姜家府邸,递上门贴后,姜子良姜方舟姜方流这三个姜家顶门扛把子一个没见到,倒是姜方流的正妻姜程氏,就是姜修胜的祖母要见姜修胜,姜修胜才被门子带进了姜家的大门。
姜家前面两进虽然很大,但是也算是朴实,廊坊屋子大多讲究实用,算不得多少美观,更是无从谈起奢华,只不过坐落有序,看着大气凌然。
姜家的门子放在赵国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存在,毕竟宰相门前还九品官么,更何况姜家。虽说从姜子良起始,姜家就走的修生养性一套,见客极少,但耐不住权势迷人,总有些人想走姜家的门路。姜家门子也是姜家老人的后代,算是家生子,是姜子良细细挑选过后才安排在大门处差使。虽然门子恭谨有礼,但那对谁都淡淡的态度,正是应了姜家超然一等的姿态。
即便在姜修胜递上门贴的时候,门子早就知晓了姜修胜的身份,依旧风淡云轻地请姜修胜与廿二稍等,前去通报了半个时辰才来回复。
这半个时辰,姜修胜与廿二就在姜家大门边上站着等候,倒是门口小房的一个老仆,拿出张长凳要让姜修胜与廿二坐坐,姜修胜没来得及说话,廿二替他谢绝了。
姜修胜看着廿二,并未出声,廿二这般举动肯定有他的道理,姜修胜也就道了声谢,也没坐,就这么站着等候。廿二自然也陪他站着。
直到门子回头来告诉姜修胜,南苑老夫人要见姜修胜,才带着姜修胜与廿二从大门边的一个小门进了姜家。
姜子良一生只娶了两女,一个是姜方舟的母亲、姜家主母姜萧氏,乃是高门萧家的小姐,与开国皇帝赵飞廉的德妃乃是亲姐妹,活着的时候也是留星境界的高手,不过也就活了几百年,也就寿尽。另一个便是姜方流的生母,姜樊氏,乃是姜子良的平妻,其兄樊楼是赵太祖赵飞廉的侍卫头领。
樊楼自护乡队就跟随赵飞廉,之后南征北战不知救了赵飞廉多少次性命。赵国立国之后,太祖赵飞廉本想将虎侯之位封给樊楼,樊楼宁死不受,宁愿在宫内当个一等侍卫头领。即便赵飞廉也给他上了一个柱国将军的衔,后来好说歹说接了个镇东伯,直到死后才追封了个襄国公。
樊楼本就是个孤儿,相传出身襄地,死后才被追封了襄国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