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受封繁邑,蒙毅夜访



  王绾与李斯默自沉吟,细细的分析着方才看到的所有信息。

  黑龙的不俗之处他们自然知晓,可治理国事,不可盲目。

  其中的风险,最后都是要由大秦的百姓来承担。

  若是一步走错,他们都将是千古的罪人。

  王绾心底自然是洞若观火,没有率先表态。

  但李斯已是有了些心动的迹象,细细的盘算着大秦目前的国库实力。

  最终,他得出了结论。

  以目前大秦的实力,即使开战,那也是等差不多秋收结束,才会动手。

  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验证大秦圣兽的计划,若是真的能够成功,自然是好事。

  就算没有如预期的那般,倒也不会有太多的损失。

  大秦膏腴之地本就广阔,若一茬不行,即刻更换种植常规作物用来挽回损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而且,大秦圣兽有手段能够令这些作物在短时间内催熟。

  这才是他们犹豫的重点,毕竟这种事确实在咸阳城实打实的发生过。

  扶苏公子院中的那株杏树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据,更别说早已流传开的麦田异象。

  最重要的是,咸阳城上,图腾以一己之力推走了无尽的云层。

  那一幕,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震撼……

  这些思路不过数个呼吸的功夫就被李斯理清,当即一礼:“大王,臣以为,此事大可为之。”

  王绾身为大秦的丞相,且亲自见证过麦田异象。

  他考虑的事情比李斯要多,大秦图腾究竟带回来了多少种子?

  届时去了繁邑,又有多少把握能够实现大批量的种植?

  这,才是王绾所关心的事情。

  王绾缓缓起身,走至殿中,向着秦王一礼:“大王,臣斗胆,敢问图腾带来了多少种子用以种植?

  如何能够用到繁邑那大片的膏腴之地?”

  余川暗自点头,此问算是问到了点子上。

  古蜀人沿青白江而下进入川西平原设立城邑,取名繁邑。

  是川西平原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以“膏腴”著称。

  秦灭蜀国后于繁邑设繁县,为蜀郡所辖。

  而现在气候等诸多条件适宜尽早种植的地方,此地再合适不过了。

  若是在咸阳种植,说不得还要等上一个月。

  余川自不可能白等一个月,有这一个月的时间,定然早已开始大规模种植。

  除此之外,他还有第二层考量。

  那便是此次推广种植,必然能获取大量功德。

  令黑龙的声名在大秦彻底崛起,以坐实大秦图腾之名!

  只有如此这般,才能让百姓产生信仰,才能将华夏以最快的速度凝聚起来。

  当然,对于王绾的发问,他也没打算去理会。

  小扶苏忽然起身一礼:“父王,儿臣有一言。”

  秦王去过小扶苏的府邸,自然知晓其中的情况,是以方才并没有追问。

  不过大秦的一众臣工却并不知晓,小扶苏此时站起来,倒着实令秦王眼前一亮。

  秦王淡淡开口:“讲。”

  王绾与李斯等人纷纷侧目,皆疑惑小扶苏究竟要讲些什么东西。

  且,秦王也丝毫没有驳斥的意思。

  这倒是,让人越发的好奇了。

  小扶苏:“禀父王,以我大秦图腾之能,顷刻间便可令任何作物的种子生长至成熟,开花结果更是与寻常作物一般无二。

  是以,儿臣以为,我大秦图腾既有此要求,定然有做到的把握!”

  话语落下,大殿之上的一众臣工便相互议论了起来。

  大秦图腾与扶苏公子相处的时日最长,其中某些隐秘也就只有扶苏公子知晓。

  而且欺君是大罪,扶苏断不可能在大王面前胡说八道。

  此言,应当是确有其事。

  王绾见小扶苏站出来辩证,心中已是了然。

  但为了百姓计,王绾势必要站出来,此举无愧百姓,无愧大秦!

  余川自然也明白,对于王绾,他是敬佩的。

  秦王闻言,稍稍顿了顿:“扶苏所言,孤亦曾有所见闻。

  王卿家所顾虑之事,孤又何尝不曾考虑?

  今日之事,孤以为,大可一试,我大秦国力丰厚,人力充足。

  图腾意在造福大秦,诸位臣工若有异议,待日后再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