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完成任务-第2/3页
“修真练气,先修真后炼气,今天的论道题目谁来出一个?”孙师兄说道。
“贫僧来吧,我们佛门最近在吵一个问题,今天我就来问问诸位”
“好。”
“有一天一个师弟突然问了一位师叔这样一个问题,佛像落尘,要不要擦?那位师叔说当然要擦了,师弟又问,万物皆空,怎可执着于本相呢?佛门弟子参拜我佛,要心诚向佛,自然要把佛像金身擦拭干净,师弟又问佛像非我佛本相不过是一个石塑罢了,我佛在心中不在大殿中,师叔无语,后来这位师叔问于师祖,众师祖笑而答,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还有祖师说,四大皆空。这几天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这两句名言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懂,佛像还要不要擦干净了。”
“我们无上剑宗,没有这么多有的没的,只看剑,这是你们道门佛门的论吧。”孙师兄一副看淡了的样子,也可能是他根本就搞不清楚,想不明白这些佛门弟子争论这些有什么用,只要修为高战斗力强不就好了吗。
“洞慧,你们佛门的事情,其实我们道门也是有的,你这个问题好似修炼无情道,无情道的修炼,越是修炼就越是看淡感情,最后自己都能忘去,达到无我的境界,虽然老婆子我不是佛门弟子,但是那句名言我还知道的,无非是想告诉你们,对不同事物认识有不一样的阶段,要一步一步来,就好比修佛要慢慢参悟,直到成佛。”
“红花婆婆,这些贫僧也想的到,不过总感觉少什么。”
“洞慧大师,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师弟认为这句的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看见一件事物而想到的更深层次,也就能成佛了,就好比佛像落尘,擦拭干净,参拜佛祖时,大师看到的是宝相庄严,袈裟,手印,等想到是什么?我想不单单是这些表象了,还有其背后代表的含义吧。就像是我们道家看见太极阴阳一般,想到的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就是说,我们见到一件事物,不要被他的表象迷惑,而是看清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见本相非相,就能成佛见佛祖。”
“对对。那这么说佛像擦不擦因人而异了。”
“从第一句话来说当然是对的,但要从另一句说起了,四大皆空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就不好说了,一切都是空的,佛像、落尘、佛修,道修,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我在世俗看到这两首诗,很对今天的景,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还有一首与之相对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妙啊!妙啊!妙!”洞慧听到这两首诗,直呼妙啊。
“师兄觉得哪个更高明?”
“当然是后者了,后者深得佛门真意。”
“我也觉得后者更好。”其他人也是这么觉得,其实当年李天河看到这两句的时候,也是这么觉得,不过后来就不这么认为了。
“师弟刚看到时也是觉得后者更妙,高度更高,但是现在我觉得前者更好,修真练气,前者为真,菩提寺的师弟能做的就是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勤奋,天道随是以万物为刍狗,但同时天道酬勤,至于那空相还是见了佛祖再说吧。”
“不错,师弟当真是好见解。”孙师兄听的是绕来绕去,最后还不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还不是一剑斩之,听完之后感觉现在挥剑好像更果断更快了。
“我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显的意见,如有冒犯,还望各位海涵。”
“师弟真是有慧根啊!”
“李师弟说的对。”这时木头人李道山冷不丁的说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