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心存芥蒂强打压(三)-第2/2页



  闲瑕之余李母没少托媒婆为儿子女儿说亲,李镇的要求极高,一定要找个识字的女子为伴侣,才至今单身未订下婚约。

  而李艳又痴迷上孙山,不顾世俗间的诽言流语,一直与孙山保持着亲密又暧昧的关系,对媒人提的男方子男相看都不去,一意想做孙山的意中人。

  八月下旬的济南府中午时分还是很闷热,拥挤着观榜的众人都热得直喘,可依然没有人愿意主动离开。

  山东之地自古文采飞扬,又是孔孟儒家圣人故地,又有墨子等学说兴盛于此,以至文风大盛。

  就连明朝时期实行禁海政策,致使民众生活艰难的日照县,也有进士中出,由此可见山东读书士子们的整体文化水平。

  近三千名参予考试的生员连同家丁和奴仆等,一齐集聚于贡院广场上,人潮拥挤声音嘈杂,比起赶年节大集时还要拥挤。

  幸亏孙山三人来得极早,四周都是些带着家丁观榜的富贵人家,使得三人没有遭受到人流的拥挤,极安全的处于观榜前列。

  等到贡院门大开,一名文吏在众衙役的簇拥下来到贴榜处,那名文吏打开文书大声念诵着。

  “大明正德十一年山东布政使司乡试共录取正副榜举子一百一十二人,甲榜为正榜举人名单处,乙榜是副榜举人及新加副榜举人处,分十次分批张榜贴出。”

  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停止,只剩下文吏铿锵有力的宣读声:“此次乡试录取正榜举人八十五名,副榜举人十七名,符合正五副一的惯例。另外增加新副榜举人十名,共计一百一十二名,首先张贴副榜举人名单。”

  对于正副榜举人之事,孙山从经师赵山长处早有耳闻,副榜举人占居正榜举人的五分之一,身份和地位也极尊贵,至于新加副榜举人孙山则是一无所知。

  副榜举人除了不能如正榜举人那样进京师参加来年的春闱考试之外,其他的权利都和正榜举人一样。

  副榜举人也能减免赋税,拥有进国子监读书的权利,以后若不愿意继续参予春闱考试,可以报备候缺为官,只不过当不了大官,一般都是**品的佐贰官员。

  可在生活一般的士子和平民的心目中,副榜举人仍然是高不可攀且难以逾越的高贵阶层,平民们一般尊称副榜举人为老爷,与尊称县令大人的称呼一样。

  听到有二十七名副榜举人的名额,一些经常参加乡试的老年生员纷纷交头接耳互相议论着。

  “哎呀,真是太可惜了!大宗师怎么不增加五名正榜举人,这样可比增加十名新添副榜举人划算。”

  也有人开口予以反对:“兄台此言差矣,五名正榜举人再加上一名副榜举人才录取进六名举人,岂不是白白损失掉四个名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