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爷回来了-第2/3页
可是,他怎么就想不起来,外面竟然还有一个儿子?
“咱姓朱,字国瑞,这位壮士……”
“哎呀,真的是老爷啊!”
还不等朱元璋把话说完,那大汉一声欢呼,大踏步走上前来,一把牵了朱元璋的马,转身便走:“哈哈哈,少爷没骗俺,老爷出去贩茶十二年,果然还是回来了!”
“大胆!”朱标吼了一嗓子,手中握住剑柄。
不过,他却没有拔剑上前,而是脸上露出一丝古怪之色,甚为幽怨的看向自己的老爹:‘老爹,咱这不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么?咋就冒出来一个儿子了……’
朱元璋察觉到大儿的‘幽怨’,凶巴巴的一瞪眼,意思很明确:‘看什么看,不是咱干的!’
朱标闭嘴了。
“这位壮士,你们少爷……改名字了没有?”朱元璋试探着问道。
“没有啊,他一直叫朱缺,”大汉咧嘴笑道:“五行缺德的缺。”
朱元璋哈哈大笑,道:“混账,哪有这般损自家少爷的。”
“是少爷自己说的,”那大汉憨厚的笑着,“其实,少爷人很好,也很聪明,就是有点好色贪财恋杯不务正业,老爷你回来后,可要好好管管啊。”
朱元璋:“……”
他早已看出,眼前这大汉看上去凶悍吓人,其实还颇有几分天真烂漫。
自从他登基称帝后,这将近十年间,昔日的老弟兄们见了他这位洪武皇帝,不是畏手畏脚,便是战战兢兢,难得遇到如此真率之人。
故而,即便心有所惑,朱元璋的心底间,其实还颇为欢喜。
说说笑笑间,三人两马穿过一条颇为隐蔽的黄泥村道,眼前豁然一亮。
“咦?”
朱元璋和朱标突然睁大了眼睛。
父子二人目瞪口呆,满脸的难以置信——
峰回路转,竟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好去处!
放眼望去,只见三面环山的一处向阳山坡上,足足有二三百亩良田,其中,有稻田、有菜园、有果园,还有十几样庄稼,就连朱元璋都说不清楚其名称。
郁郁葱葱,齐齐整整。
有诗云:
稻田,水渠,池塘,稻花香里说丰年;村舍,炊烟,果园,画里太平在人间……
“此间、便是朱家庄?”
朱元璋翻身下马,快步走到一片稻田边,伸手抚摸一把沉甸甸的稻穗,手都有些颤抖了:“这稻谷长势喜人,产量应该超过六七百百斤了吧?”
“六七百斤?”那黑脸大汉‘嘁’了一声,“实话告诉你吧,少爷改良过的新稻种,这一亩地至少能产一千二百斤!”
“一千二百斤?!”
朱元璋、朱标倒吸一口凉气,一脸的不信。
这也难怪他们不相信,须知,眼下大明最丰产的良田,估计也不会超过亩产七八百斤……
“怎么,老爷还不相信啊?”
那大汉颇为嫌弃的瞅了一眼朱元璋,恍然大悟:“呃,忘了老爷是个茶贩子,对农耕之事不太懂,这也不能怪你没什么见识。”
朱标:“放肆!”
朱元璋却拍拍手,示意大儿稍安勿躁,笑道:“这片稻米长势不错,不过,一亩田一千二百斤的产量,的确有些夸大其词……”
“老爷还真是没什么见识呢,”大汉瞪着两只怪眼,凶狠的骂道:“要不见你是我家少爷的亲爹,我张彪直接打折你的老腿!
一亩田产一千二百斤稻米怎么了?
以你们这点见识,回头去了少爷的试验田,看看那几亩田的土豆,一亩三千多斤的产量,还不吓死你丫的……”
大汉还在喋喋不休的骂着,朱元璋、朱标二人早就惊呆了。
‘一亩田,三千多斤的…土豆?’
这也太浮夸了吧?
而且,那个土豆什么的,又是什么神奇的庄稼?
如果世间真有如此高产神物,大明朝还会为粮食发愁么?老百姓的日子,不是很快就有了盼头吗?
此间主人,又是何方神圣?
莫非,是一位隐世不出的…前辈高人?
朱元璋一个眼色递过去,朱标秒懂:‘爹,咱懂,不就是让儿子闭嘴,看你眼色行事么……’
父子二人一个心思。
就算这大汉多少有些吹嘘夸大之言,但此间的富饶、安定与祥和,却丝毫做不得伪,与外面的破败萧条相比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