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可以拭目以待-第2/3页





不论是编曲还是歌词都很简单,让钱长明听了都有一种错觉。

我上我也行。

这也越发让他肯定王世风的价值了,之前刘汉卿用鬼才形容他,果然很贴切。

鬼才是什么?

是指那种越扶持却越没有出息,反而是越打压越强悍,顺境中自暴自弃,逆境中很快振作,如果长期被打压最终成就甚至会超越天才,但如果在顺境中堕落反倒连普通人都不如。

一般人随便就能做到的事鬼才做不到,而鬼才却可以轻易做到一般人不管怎么样都做不到的事情。

就比如同样是改编一首难度系数差不多的歌曲,前后两首歌就是完全两个层次的作品。

“王老师,说真的,《毛毛歌》真的不是你故意恶搞出来的东西?”等着甄轶领着周布去和节目组协商后,办公室只剩下他们两个人,钱长明才笑着开口问道。

“钱台长也觉得那首歌不好?”王世风笑了笑。

“很难用好坏来形容,至少我个人不是很喜欢。”钱长明笑道。

“钱台长主持夏视文艺大局这么多年,觉得艺术是什么?”王世风抬头,莞尔笑道。

“艺术?”钱长明微微一怔,有些疑惑《毛毛歌》的好坏,这件事儿跟艺术有什么关系?

不过这个问题难不倒他,老生常谈了这是“文艺作品大多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艺术的核心就是为了表达美学与哲学价值,但是却并不一定具备娱乐性,这也是夏视节目的审核标准。”

钱长明给了一个十分标准的回答,让人挑不出毛病。

“没错,不过钱台长不认为,这个艺术的标准,门槛有点儿高了吗?”王世风笑道:

“从建国以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是九千六百多万,差不多只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五,本科就更少了,不足百分之二,您之前不是困惑为什么夏视的收视率不如地方台吗?其实这就是根本原因。”

钱长明脸色不变,但桌子下面的手却下意识的握紧了。

说真的,这个数据是他没有意识到的,而且他仿佛有些知道,王世风要说的是什么。

审美...门槛。

“文艺圈儿里,从古至今最大的矛盾无非两个字‘雅俗’,先秦时以孔儒编订的《诗经》为雅,《风》《雅》《颂》三部,其中《雅》为周人正乐,因为孔奉周礼,但是分《大雅》《小雅》之别,特征就是讽刺政史,其中充斥着大量典故,暗喻,黔首百姓听不懂。

《颂》为王族宫廷之乐,但是却分周、鲁、商三颂,特征是歌颂统治者或神明,其中存在太多浮华缥缈之词,黔首百姓听不得。

而只有《风》篇,只有地域之别,却无高低之论,钱台长可知为何?”王世风笑着问道。

“大概是因为《风》篇大家都能听得懂吧。”钱长明轻声道。

“没错,《风》篇一百六十余首诗,几乎全是描写黔首百姓身边发生之事,他们不但能够听懂,也能理解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他们愿意听,而这些诗的特点,无非男女之情,家长里短,就是当时文人所唾弃的‘俗’。”王世风接着说道

“《诗经》为华夏文艺之开端,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那既然《毛毛歌》这种东西,大家都听得懂,至少证明了它的门槛很低,因为门槛低,所以大家都能批评,都能鄙视,但是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也证明了这些人的审美高了?”

“这倒是,那这首歌岂不就是低俗?”钱长明微微挑眉。

“所以钱台长也认为,听得懂就是低俗,听不懂就是高雅?”王世风笑着反问。

钱长明正要回答,却隐约觉得不太对。

因为听不懂,就觉得高雅?

如果认同了,那岂不是变相承认自己的艺术审美属于‘无知’的程度了?

这岂不是尴尬了....

“文艺作品高雅也好,低俗也要,其实都是人类的认知偏见而已,只要这个作品,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不是引导饭罪,宣扬负能量,那这个作品的本质就是没问题。”王世风主动开口,缓解钱长明的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