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有将廉颇-第2/4页



  赵国喜火木德,其中又以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战旗颜色是七分赤,三分靛蓝。不论近观还是远望,祁飞总觉得容易笑出声来,这种赤蓝相间的旗帜花纹,与床单窗帘太过相似。

  从城门处去向廉颇住的北王城大将军府,需要经过大郭城的主要商业干道。

  沿途中无数百姓见到大将军廉颇坐在牛车中,不论是在忙着的商贾小贩,还是逛街百姓,俱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向廉颇打招呼,廉颇也没什么架子,一一笑着回应。

  毛遂一边捋着短须,一边微笑颔首,第三小队所有人倒是轻声讨论着廉颇,焦点集中在这廉颇和其他一些将军做派全然不同。

  祁飞此时对廉颇极为崇敬和敬仰,这位大将军看似四十余岁,不仅英勇善战,更是真诚坦率,还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怪不得深受邯郸军民喜欢。

  牛车缓缓行进,祁飞等人有说有笑地领略赵都邯郸的繁华,一路都在主道上行走。主道两侧俱是大小商铺,大的酒肆坐满宾客,人声鼎沸,小的商铺也人来人往,根本看不出被秦军围困数年的模样。

  只是长期战争的痕迹却非常明显,特别是现在,应为长平之战后第三年,邯郸城明显女多男少。街上赶路和那些赶车的,酒肆跑堂送菜的,甚至是一些街头卖艺与围观之人,大多是女人。这和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兵有关。

  祁飞看到此处,心下微叹,战争的遗祸真的很大。看看那些车马行内外进出扛包搬运的,一大半都是女人,这足以说明在普通的劳工方面,男人都成了稀罕品种。

  邯郸这座赵国最大城池,入城开始,便见到处是层层叠叠楼台亭榭,那些虽以木楼为主,但已出现泥土夯砖构成的大屋。一些酒肆客居之地已出现两层结构建筑,各种招徕生意的旗帜上书“酒”“客居”“食”“剑”“铁”等字,迎风招展之下却也令人耳目一新。

  邯郸有沁水、渚水横穿而过,又有滏阳河临近,乃两江一河的交通要地,哪怕被秦军围困,水路也能通过舟船运送大量物资。

  特别是近两个月,魏楚联军合击秦军,使得赵都邯郸围城之困大解,物资流通大大增加,百姓民生也开始渐渐恢复。只是女多男少的问题,或会影响到一两代人。

  在第三小队眼中,邯郸不仅没有民生凋敝,大量食肆酒馆人流不息。牛车经过一处酒肆,此处很多人在喝彩叫好,一位说书先生正端坐几案之后,一拍惊木,便说道:“那廉颇赤着背,背上绑着荆条……”

  有人叫道:“是大将军廉颇!”

  很快便有人又出来指正:“那时大将军只是上卿,还不是大将军。”

  那说书先生轻轻端起一只陶碗,嘬了口水酒,惊木一拍,众人俱都停止争论,只见说书先生起身对着街道作揖,叫道:“大将军辛苦!小民祝大将军身体健康,武运长久!”

  众看客此时扭头,却见牛车上不是大将军廉颇,那还有谁?纷纷转身对着廉颇叫好。

  廉颇起身点头,大笑道:“孔先生,汝又编排吾的不是?”

  那说书先生作揖不停,笑道:“哪里哪里,都是些老典故!”

  两人哈哈大笑,一众看客也兴奋地喝彩,仿佛两人对话,比说书要精彩百倍似的。

  廉颇起身后便没坐下,沿途都是和他打招呼的百姓,牛车也一路晃晃悠悠进入北王城,大将军府已在眼前。

  **

  赵王宫大殿内,宦者令缪盛轻步走入偏殿内,把炭块放入火桶中,这些烧制过的炭很快便红亮起来。

  他浑身轻抖,似要抖去冬天的寒冷,随后提起火桶,放到几案附近,起身走到几案边,看着眼前那位眉头紧锁的赵王。

  此时赵王已至中年,执掌赵国十年,依然勤勉有加。坊间传言秦军围都三年里,他每天依然要翻阅至少半车各地通过水路或细作送来的奏报竹简。

  今天的奏报较少,最后加急送来的数枚竹简,却是紧急军情,说的是当天魏楚联军合击秦军,魏楚两军共斩秦军数百人。

  赵王在看过竹简后,紧锁的眉头慢慢展开,笑着起身,对一边的年轻宦者道:“缪文,你回复平原君相:闻魏楚联军击秦胜,寡人心甚慰,赐粮千石,酒百坛,犒赏两军。请君相回都,另有相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