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糊不上墙的烂泥



  孙可望制定的进攻计划极其大胆,甚至说得上狂妄了:

  刘文秀从建昌进攻嘉定一路,只有一个野战师,满打满算就两万战士,面对的却是杨展的六、七万人马;

  中间由艾能奇指挥,向四川叙州进攻的一路,就两个骑兵团,总人数三千多点,而对面的樊一蘅手下虽然没多少人马,但凭借川陕总督的名头振臂一呼,招呼个把兵力上万的军阀过来支援应该问题不大;

  而东面向贵州进攻的李定国一路,虽然总兵力达到三个师,满满当当的六万人马,可对手的兵力却更要多出不少,只算盘踞贵阳的皮熊,手下就有十余万人马,若是再加上最近与皮熊和好的王祥手下的二十来万人马,总兵力会超过三十五万。

  六万战士向对面的三十五万人马发动攻击,怎么看都有些不靠谱,即使把留在昆明的第四、五两个野战师也算进去,铁军的总兵力也不到对手的三分之一,这不是狂妄是什么?

  大本营的高层中,沐天波就对此深感焦虑,他向孙可望陈述了为保障三路人马的后勤而遇到的种种问题后,不无担忧地说道:

  “大帅,下官还是认为这次的步子太大了些,四个野战师加两个独立骑兵团对付四十多万明军,若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啊!大帅,趁现在双方还没有交手,赶紧做些改变吧,三路齐出要不得啊!”

  “遇到问题很正常,解决了就好,无论如何,三路人马必须有充分的后勤保障!”

  听到后勤方面实际上没有出多大问题后,孙可望暗暗松了口气,笑道:“老沐,照你的意思,如果现在改变主意,该把哪些人马撤回来?”

  沐天波一时语塞,三路人马中,艾能奇部人数最少,走的最崎岖的山路,主要目的也不是攻城掠地,而是对樊一蘅施加压力,牵制杨展的兵力,不撤回来,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撤回来的话没什么意义。

  若是撤回刘文秀部,补充到东路李定国这边,双方的兵力比较也仅仅是从六万对三十五万变成八万对三十五万,似乎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至于东面李定国这一路,就万万不能撤了,若是把东路三个师放到刘文秀那边,倒是可以对杨展形成优势,但这么一来,直接面对皮熊十余万人马的就只剩一些地方卫戍部队了,靠那些多则一两千、少则几百的卫戍部队能应付得了?

  若皮、王二人联手,恐怕会直接威胁到昆明了。

  这么看来,主动出击虽然冒险一些,但也比龟缩起来,等着别人进攻要好上很多。

  见他陷入沉思,孙可望笑着问道:

  “老沐,是不是觉得把哪一路撤回来都不合适?”

  沐天波点点头,脸上带着些许疑惑,道:“下官得知这个进兵计划后,总觉得不该把本来就不算多的兵力分散开来,但若要集中兵力直取一处的话,又不知道该从哪边下手了。”

  四面皆敌,打谁都有顾虑,当然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了,孙可望呵呵一笑,道:

  “你想没想过,我们虽然分了兵,但他们要防守的地方多了,要不要分兵?和你的想法相反,在他们下决心与铁军决战前,局部战场上,我们反而有兵力优势!”

  沐天波顿时眼前一亮,赞道:“妙啊!这就是各个击破了!”

  孙可望循循善诱道:“如果打仗比的是纸面上的兵力,那鞑子的八旗兵算上天了也就六万,凭什么占据我半个中国?”

  沐天波一怔,脸上微微有些发红,“那是有内奸相助……可下官看大帅的兵力规划,似乎并不打算招抚那些割地自雄的……军阀。”

  “不打算招抚的话,我大老远派任馔去见朱皇帝做什么?”

  孙可望站起身来,从桌上拿起一个封口处的火漆被扯开的信封,放到沐天波面前,道:“那些弯弯绕绕的场面话就不用看了,直接看后面的内容,你就知道皮熊的想法了。”

  东路军从昆明开拔之前,大本营就派使者去了贵阳,当面向皮熊讲清楚了“大本营接受永历皇帝的邀请,即将遣铁军出滇抗击鞑虏,为统一调度,方便指挥,特依照永历皇帝的旨意,要求贵部接受铁军改编”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