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余音



  陈夏顺着话茬打听,“那你现在是在哪所学校做教师吗?”

  宁招原本高兴的脸色有些暗淡,“没有,是在校外的培训机构,教小朋友和成年人弹六弦。”

  陈夏很是惊讶,“怎么会?随河师范是江东排名第二的师范类院校啊!”

  宁招摇摇头,叹了口气,“排名第二毕竟不是排名第一。随河的中学要求研究生,小学要求南都师范,萌学要求女性,我就剩下来了。”

  云芊补了几句,“夏夏,我和你说过的,艺术类很多都要求研究生,真的是不好找工作。也就是这些年,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艺术修养,校外培训起来了,才缓解一点。”

  陈夏点点头,“宁招,你现在有在读研究生吗?”

  宁招还是摇头,“数学太差了,考不上。要是数学能有个正常水平,我当年就上南都师范了。真的不明白,为什么音乐专业要考数学?”

  不用陈夏再问,他继续解释,“我是声乐专业的,却只能教六弦,就是因为家长心中,声乐表演总不如乐器表演有面子。”

  停车场到了,方菲对着陈夏摇摇手,“姐姐,我和缘缘一辆车,你和芊芊一辆车吧。”

  陈夏笑着点头,在宁招视线的死角,对着方菲比了一个大拇指。

  七人分开,宁招把琴和包放进周鸣汽车的后备箱,然后坐到副驾驶座。

  开车的路上,陈夏问了问宁招没有特殊的偏食,就打电话在月明楼预订一个包间,又把菜点好。

  然后她给秋缘打了个电话,约好在月明楼东楼的1320包间会合。

  从玉屏山到市中心,不管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总要消耗不少时间。汽车内的空间相对狭小,陈夏就绕过可能引发尴尬的个人话题,只聊音乐。

  宁招和云芊,一个学声乐,一个学舞蹈,关于音乐都有话聊。陈夏能作词作曲,自然也不用沉默。

  三人各有擅长的领域,互相之间有观点的碰撞、经验的交流,聊得很开心,可惜周鸣要专心开车,只能偶尔插进两句。

  夕阳落下的时刻,四人进入月明楼下超大的停车场,正好看见秋缘他们进了饭店。把车停好,乘电梯上行,推开包间的门,秋缘他们已经把座位留好了。

  陈夏坐到门口,左边是方菲,右边是秋缘,周鸣坐到江回的右手边,然后就只剩下两个相邻的座位了。

  云芊脸色有些红,坐到了方菲左手边。宁招看着仅剩的主位,还想推让一下,被周鸣拉过去坐进了椅子。

  大家坐好,互相做了自我介绍,服务员就推门进来,开始上菜了。

  秋缘也开启新的话题,“1320这个数字的含义很好啊,谐音就是一生爱你。”

  陈夏笑了笑,“这可不是我故意选的,完全是酒店定的,算是一个巧合了。”

  云芊喝口果汁,把话题推远一点,“整个月明楼只有八层,为什么会有13开头的房间号?”

  周鸣笑着开口,“这个我知道,月明楼的思路比较奇怪,第一位不是楼层,是东西楼的区别,东楼是1,西楼是2。

  “一般来说,房间号除了给客人对号入座,更主要还是为了方便走菜。但月明楼东西的菜式完全不同,各有各的厨房,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这种区分。”

  陈夏又把话题拉回来,“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多水的叫延丘,多山的叫随河?两位可以告诉我吗?”

  大家顺着陈夏的话,一起看向云芊和宁招。

  云芊有些无语,“别人看我也就算了,江回你也是延丘人,为什么这样一脸懵懂?”

  江回特别理直气壮,“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啊。”

  宁招笑起来,“你们中间还有哪个是随河人吗?”

  大家一起摇头。

  宁招还是笑,“那看来我是逃不掉了。与长江边的平原不同,随河境内多是丘陵地貌,也因此盛产延丘园林必须的一种材料,假山石。

  “随河古称张丘,以‘张目所见,尽成小丘’而得名。后来,虞朝词人马岑到延丘访友,用‘天人降羽,此物随河’形容园林中的假山石,张丘就此改名。”

  他转向云芊,虽然没有说话,但那个意思很明显:‘该你了’。

  云芊嗔怪地瞪他一眼,“延丘自古就是一片平原,只在城池正南有一个小土包,叫作延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