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泰山封禅-第2/3页
朱淑真不情愿地带着涵儿别自己房间,一路嘀咕道:“我也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等人都走了,二位夫人一左一右地掐住屈平的手臂,娇嗔道:“夫君,你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呀?”
次日晚上,赵构宴请文武百官,君臣同乐,一派祥和。
皇上还邀请了两名优秀青年百姓入席,同享盛宴,感受朝廷澎湃的生机和融洽的氛围。二人回去后肯定会大肆宣扬,朝廷在老百姓当中的口碑势必蒸蒸日上。
皇上当晚宣布:“如今我大宋南平交趾、北收蒙古、西纳吐蕃、东北灭金国与高丽,还有琉球和日本国,朕毫不掩饰地说一句,比之秦汉绝不逊色!朕曾经有言在先,等我们踏平金国,就是我们泰山封禅的时机!朕决定,下月初四,于泰山封禅,赐封各位有功之臣,祭告天地,安定民心!”
群臣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部尚书说:“司天监大人近日常见东北满天红霞,经久不散,定是泰山火凤翱翔,此乃天赐祥瑞,上上之诏。皇上而今顺天应民,封禅泰山,必能流传千古!”
如今时机成熟,正是全民士气高涨直达峰顶的时刻,再没人会说什么不适合封禅之类的话语。
早在攻下燕云十六州后,赵构已经开始命人礼部着手泰山封禅一事。天高为尊,地厚为德,天圆而地方,须得在山上筑圆坛祭天,山下建方坛祭地,丝毫不能马虎。
因为宋真宗时封禅落了笑话,赵构不愿原封不动照搬真宗的封禅礼仪,特令礼部参考历史,远至上古诸皇,近到唐玄宗,去莠存良。
封禅所用到的祭文由翰林院众人合力倾囊打造,皇上已亲自过目五篇,仍在极力修改,甚至是钻牛角尖般地苛刻,务求一字难增、一字难减、字字千金,大气磅礴震古烁今。
赵构并传旨给天下藩属友邦,望其拨冗参加,自己实在来不的,可以遣使臣前来。各路节度使、知府也务必参加。
封禅之前的这段时间,君臣群策群力,决定了新获疆域的
划归管辖问题。
漠北按原计划分为漠西路、漠中路、漠东路,漠中路由忽图剌的蒙古部统辖,漠西暂由张俊代管,漠东尚未定。
另将燕云十六州设为燕云路,大定及临潢区域设为燕北路,辽河及以东划为辽东路,黄龙会宁及黑龙江流域划为黑江路,高丽新设为高丽路。
赵构采用屈平建议,计划每三至五年一次与北方进行人口互迁,让汉族大量输入这些野蛮之地,让汉文化丰富当地的文明。同时,北方少数民族渐渐汇入中原和南方,融入华夏文化。
对于异族,是不可能用金戈铁马将它永世镇压的,就像孙悟空,被如来佛的五指大山强压了五百年,依旧还是一只泼猴。
只有用文化文明如水滴石穿、海纳百川的力量和胸怀,才会让所有的异族成为新的华夏民族。
相信二十年、五十年之后,天下都说着同样的汉语,写着同样的汉字,百年之后,天下都是“汉人”,有着同一个梦想。
建炎八年三月初四,大宋当朝天子赵构带领诸臣百官,以及藩属友邦之使臣,风光无限地莅临五岳之尊的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浩浩荡荡的人群中,包括屈平、李纲、六部尚书、各院之首、韩世忠、岳飞、杨再兴、吴璘、刘光世、忽图剌、云南王段正兴、吐蕃王子、日本太子、琉球国王、西夏国主李昌佐、交趾使者、吴哥使者、蒲甘使者、南海各潘使者,以及京中各大文武官员。
茫茫人海,几近五千之众。
先是在泰山脚下方坛祭地。君臣及主宾各就各位,赵构皇上拿着洋洋洒洒的三千字大文,感情饱满地从头到尾念了一遍。
屈平基本没听懂,估摸着大意应该是先夸了一顿前人的丰功伟绩,然后接着承接出自己,仿佛在喜马拉雅山上再起万丈高楼,更加增显自己的光辉伟业。
祭文念完后,交由专人保管好,到时候还要将这篇恢弘的祭文雕刻在崖壁上。
接下来的重头戏,将是赐封功臣爵号。
这将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激励后来人勇往直前的动力。
众人山呼完万岁之后,赵构平静了一下心情,道:“朕自登基八年来,有赖诸位爱卿群策群力、鞠躬尽瘁,才有了今日旷世伟业。今天,在天地和泰山众神的见证下,朕要赐封王侯之爵位,这是对他们功绩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有机会有能力争取封爵之臣的激励和鞭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