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济渎庙祭



梁守仁支支吾吾说:“我……我在……”

刑部大人喝道:“国公大人再次,别婆婆妈妈的,要想脱罪,赶紧如实招来,兴许还能为你减罪!”

“我在跟杜大人的婢女私会。”梁守仁低着头,鼓起勇气小声说。

这个梁守仁倒是玩得溜,既然能跟杜大人府上的婢女搞在一起,胆子还真不小,真是敢想敢做。

屈平问:“杜大人,哪个杜大人?”

刑部大人老实交代:“就是北京大名府原知府大人,杜充杜大人。因为抗金时,杜大人掘了黄河大堤,导致下游百姓生灵涂炭,甚至黄河改道。皇上因此将他降为刑部员外郎。杜大人去年,不,应该是前年,才改任济州观察使。”

观察使听起来地位不错,却是一闲职,没有实权,等于是外放养老。

“你胆子挺大,竟敢跟杜大人婢女私通。”屈平说。

梁守仁说:“其实,这婢女也是杜大人介绍给下官认识的,所以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原本打算,找个时间,就跟杜大人开口,将那婢女纳为小妾。”

屈平心想:“杜大人身为济州观察使,虽是闲职,也算高官,怎么会将自己婢女介绍给梁守仁认识?是看他可怜、讨不到老婆,还是另有所图?”

刑部大人说:“国公大人,此事梁大人原先已经交代了,根据梁大人当日不在场的情况,我们暂时将他以失职罪关押。”

屈平点点头:“知道了,走吧。”

梁守仁在后面喊:“大人,大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下官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啊!大人……”

屈平稍稍对杜充有了警惕。接下去,屈平便去现场探查。

考虑到防止涨水受潮,存放粮食的四合院建在城中地势最高的地方。

如今房子已经烧了大半,残垣断壁。房内还有许多没有被及时抢救出去的粮食的残骸,炭黑一片。每过之处,便留下清晰的厚厚的鞋印。

屈平问看守的士兵:“雷电击中的哪里?”

士兵指着东面一处房顶,说:“回大人的话,就在那上面,房顶还被击穿了一个大窟窿。”

屈平进到东面那间被雷击的房内,抬头看了看顶上的大窟窿。

周围陪行人员说:“大人小心上面的碎瓦。”

屈平哪会怕碎瓦片,他抬脚走向正对窟窿的下方,那里已经被掉落的碎瓦和焚烧的粮食堆成了一座小山。

“大人,小心呐!”

屈平望着那堆小山,心道这是什么雷,能砸这么一大窟窿。他说:“把它挖开,我要一寸寸查看!”

很快,进来五个士兵,拿着铲子锄头奋力而又细致地挖起来。瓦片、断木等大件被如数陈列在一旁。

突然,屈平被一根刚刚翻出来的细长的棍子吸引了。看着不似木头。

“拿过来。”屈平说。

士兵将那棍子呈给屈平,屈平仔细地查看起来。

这根棍子足有一米五长,细如葱葱小指,抹去上面黑漆漆的碳灰,露出一层金属的光泽,原来是一根铁棍!

“这根铁棍是做什么的?”屈平问。

看管粮仓的人表示也很纳闷,从没见过这根棍子,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又怎么会在这里,或许是很久以前就落在这里的。

屈平

心中有了线索,或许是有人将这根铁棍竖在房顶,以避雷针的原理,将万孚高压的雷电给引下来。粮库本来地势就高,加上铁棍引雷,简直避无可避,不招雷劈才怪。

没想到这个人还懂这个原理,是个科技罪犯啊!

屈平下令:“一、将事发前三天内所有进入粮库的人,特别是外来人员,一律找出来。二、传唤城内及城外方圆五十里的所有铁匠。如有躲避不听传唤者,一律按嫌犯处理!”

这样的铁棍平时是用不到的,肯定是有人专门打造。

第二天,是济州人民在济渎庙祭祀北渎大济之神的日子。

因为传唤召集所有进过粮库的人以及铁匠需要起码一天时间,当地官员一致盛情邀请屈平赏脸一观济渎庙,也算是为济州百姓祈祷风调雨顺更好的一年。

皇上本来就给屈平五天时间,这还要花费大半天在庙会祭祀上,实在是有些假公济私,要是皇上知道了肯定少不了降罪。

不过转念又想,庙会上人流来往,说不定可以碰上一些对查案有帮助的蛛丝马迹。

因此屈平打算微服出巡。

却说这济水发源于王屋山,流经山东、入渤海。因为济水为古代四大河流之一,非常受帝王的重视。加上与泰山也算近邻,也曾受五代帝王封禅。济渎庙与济渎祀,就是古人对济水的尊崇与祈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