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帆竞渡
在阿月部的帮助下,三百多公里的水路,宋军借着一月的北风,顺势南下,日夜兼程,披星戴月,正好第二天晚上到达升龙。
屈平问阿祖骨:“从云南到升龙,中间几百里的水路,当中可有设关卡水栏?”
阿祖骨二十七八岁,一副忠厚老实的模样,浑身精壮的肌肉隐藏在衣服下面,却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看出他是个不错的练家子。
阿祖骨不敢隐瞒,老实回答道:“两地常有商贸往来,过了边境就畅通无阻了。元帅放心,交趾关卡形同虚设,晚上守兵尝尝过来这边喝酒吃饭的,这刚过完年,两边的人肯定都聚在一起喝酒呢!”
但是屈平却不这样认为,李元占刚刚受挫败逃,保不准对方人会打起精神来提防着。
谨慎能捕千修禅,小心方能使得万年船。
是以,屈平派出一艘小船,带上礼物先行一步,前去拜访水道边关的交趾人。
边关的交趾兵果真如阿祖骨所说,毫无戒备之心,很快就被潜入进来的宋兵收拾干掉了。
等大军到达边关,关头早已插上大宋龙旗,守关的交趾兵已经下黄泉喝孟婆汤去了。
到了交趾境内,船上旗帜跟着换上代表各大商家的小旗,以障眼法掩人耳目。
大军乘船一路疾行,畅通无阻,沿岸交趾百姓以为是过往的商队,还纷纷驻足两岸观望称叹!等到岸边精明的交趾人发现不对,再回头上报,依照交趾的小矮马,报告到升龙的时间,肯定是赶不上直线兵发升龙的宋船。
广南西路而来的赵立军此时过了钦州,直入交趾境内。交趾军没防备大宋会突然出兵大军压境,一时间竟无人能敌,十日不到已经退避数百里。
交趾李朝皇帝慌忙再调兵前去迎战赵立军,在距离升龙东北方的北江道临江设下重兵,以防赵立直逼京城,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另外,赶紧命人写好国书,讨好大宋,问问大宋大军压境来意为何,几十年前的战败痛苦经历尚且记忆犹新,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赵立到了北江道,却也进退两难。
大军发兵日久,现在又是一月份,广南粮草不足,兵粮吃紧。加上从中原带过来的士兵到了交趾境内,因为雨林瘴气毒疫侵体,中原士兵大量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若非赵立还带上了一万广南西路本地厢兵,恐怕早就被迫自行退兵了。
还好出境前带了三五个壮医,熬了些汤汤水水给将士们服下,否则此刻已经兵员骤减。就算如此,将士们也是暗暗叫苦,说不定哪天就要荒山埋忠骨,尚且还在别国他境。
赵立也患了肠胃病,一天拉了个十来次,屁股火辣辣的,人也严重脱水。军医给他熬了中药,趁热喝完,感觉马上又要去如厕了。
副将劝说:“将军,连您都生病了,这仗还怎么打?”
赵立顿住,将脸一黑:“不许乱说,否则军法处置!我们能走到今天,已是非常不容易,切不可再乱了士气!”
副将低着头嘀咕道:“人也病得病,马也死得死,吃又吃不好,当心军队会哗变啊!”
“敢!”赵立挣扎着坐起,然后语气自弱地说,“估计连哗变的力量都聚集不起来啊!命令全军,加强对伤病员的治疗与管控,切莫走
漏消息。让敌军知晓,我们肯定死路一条!”
“是!但是……将军,我们死撑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副将茫然问道。
赵立目光坚定地锁定远方,语气坚定地说:“为了一个信念!我曾经有幸与永国公相处一段时间,他告诉我们,为了江山与民族的生存与荣耀,胆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们都要坚定这个信念!我们要坚持,等着永国公直捣黄龙!而我们,现在只要用所有的力量,尽全力牵制住敌人就行!”
屈平当然不知道赵立已经到了如此为难的关头,因为他目前即将顺流直达升龙。
交趾派出大部队防御赵立部,另外怕屈平部再乘机南下,昨日已经派出另一支部队从陆路北上前去防守北方,完全没有想到屈平会全军乘船南下。
从陆路北上的交趾军沿路听说有大队船只沿江南下,还有马有粮的,心中叫糟,敌军莫非乔装从水路而来?于是一面回禀皇帝,一面回军救援。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升龙码头口岸,码头的人看船只的旗帜,正是以往常常跟自己做生意的上家。对方如此多船只,阵仗之大,空前绝后。老大们赶紧召集伙计前来帮忙卸货,伙计不够,还得就近征召劳力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