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相邻





《墨子·法仪》日∶“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平以水。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去岁,大夏版图扩张之后,西北一带作为益州、西州(原西戎)、并州(突厥并入大夏的部分土地),以及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界点,其位置便尤为的重要。

        圣上和皇后议定,大夏将全力发展西北。

        随后,原兵部侍郎陈循,调任西北雍州任刺史。

        但不论哪位手腕不俗的官员被派往西北主持大局,都得扶额只道"头疼"。

        西北河流不多,且时有干旱,土地略为贫瘠,若想成为能够养育一方的沃土,很是艰难。

        因此,从前平西军就算是在西北屯兵,也未能大量屯田,粮草多是由江南运送。

        而若要改变西北土地本身的弊病,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皆太过庞大。就连当初手中握有大夏第一钱庄余庆丰的秦烟都没考虑过在西北有大动作,而是选择了在边境土地更为肥沃的神溪谷种粮。

        前些年,大夏国库空虚,又得留足军费以防随时可能发生的同突厥和西戎的边境冲突,因而并未在各处大兴水利。

        如前年的江南水患,漕运受阻,也是因河道年久失修而累积的结果。

        但西北如此要地,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只能依赖从他处运送,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大战结束,大夏国力逐渐恢复,秦烟和封湛便决定将解决西北困局一事提上议程。

        而想要在西北屯田种粮,第一要务是解决水源匮乏的问题。

        西北已有的渠道因泥沙淤积,一旦遇大雨致河槽不稳,渠岸常有被冲毁的情况,几度兴废。虽历代兴修,但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因而,西北水事,除维修旧渠以外,恐还得兴修新渠

        工部侍郎林良,  接上令,  督办西北水务,  并带领部分工部和户部官员,  先行前去西北勘察。

        圣上命工部和户部,必在明年开春之前,拿出可行的方案以及估算出所费银钱。

        由于西北水事工程巨大,牵涉极广,因而按例,应派御史台官员进行监察。

        端王府世子作为皇室贵胄,将来的端王,身家丰厚,想必也不会受贿贪腐。

        且这位世子同工部和户部的众位官员,也并无私交,应当不会徇私。

        等等……并无私交

        言官们是否算漏了工部尚书秦府的某位千金……

        而平西军作为西北驻军,将由将军沈辞统领,全力配合工部在西北的修渠。

        沈辞本打算待开春后离京,但因临时接到护送北梁荣安县主的指令,因而便提前启程赴西北就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