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96章-第3/4页





        近来赵老大跟赵光义的关系又有点微妙了,原因是群臣劝赵老大别迁都遭到拒绝后,赵光义按捺不住,亲自跑去他哥面前,说:“国运能否长久,在德不在险。”1

        这话整的赵老大那叫一个大无语,天子有德行,对天下人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也方便天子治理天下,令万民归心。但你有本事跑去跟契丹说这话,让契丹别对中原虎视眈眈,把燕云十六州换回来啊!

        跟契丹说“我有德行,你不能来打我”,这不是跑到老虎跟前说“我是圣人,你不能吃我”一样的道理吗?

        不过赵老大也理解赵光义的用意,他就是反对迁都,害怕自己在汴梁经营的势力会因为迁都而瓦解。

        赵老大舍不得跟弟弟翻脸,但是又因那个梦而发愁。

        适逢焦继勋来觐见,赵老大想到他把洛阳的宫殿修葺得很好,差事办得令自己很满意,想到他女儿似乎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所以封了他为“彰德节度使”,又给自己的幼子德芳跟焦继勋之女赐婚。

        同时,赵平在河阳当节度使,而河阳又离洛阳不远,他便让人去把赵平也喊了过来。

        这对赵光义而言是个不祥的信号,他认为是自己反对赵老大迁都,所以惹怒了赵老大。没有办法,他只能去找燕国长公主,希望她能帮忙探一探赵老大的口风。

        燕国长公主虽未女中豪杰,可她并不想掺和到兄弟的权力纷争中去,只是两位都是她的兄弟,她着实不忍心他们因此互相猜忌和反目。

        于是她去见了赵老大,问他:“兄长执意不肯回汴梁,可是在与群臣怄气?”

        赵老大对妹妹很是信任,将他想迁都的事情相告。

        燕国长公主道:“兄长考虑得是。只不过这迁都一事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兄长所言,那北魏孝文帝不也是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才算完成迁都?兄长莫非能在洛阳与群臣耗上四年不成?那势必会造成人心浮动。如今北边的刘汉未平,又有契丹虎视眈眈,若无法平定天下,首都定在洛阳和汴梁又有什么区别?”

        赵老大态度有所松动,但他也不怕与自己的妹妹透露自己的心思:“我想立德昭为太子,你以为如何?”

        燕国长公主眉眼一跳。

        这事跟迁都的性质可不一样,纵使她是皇帝的亲妹妹,这件事上也绝对不能表现自己的立场。

        “这不是我们赵家的家事,而是大宋的国事,不是我一介女流能置喙的。”

        赵老大没说什么,只是让她回去了。

        到了五月,朝中请求赵老大回汴梁的声音逐渐多了,而赵老大也顶不住压力,决定回汴梁。

        只不过他还没有放弃迁都的计划,在沈亿陆等人给出了好几条重建洛阳,比如最重要的漕运方面的建议之后,他便立刻让人着手去准备。

        既然有人认为洛阳的地理位置,在漕运方面存在困难,那他就解决了这个困难!比如疏通运河,又在洛阳重建太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