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历史课上的敲打



    半个多小时后,黄老师对大家说:“就这些,抄完没?——好,现在复习一下之前学的。我提问。”

    同学们瞬间安静了,氛围也变得紧张,有的同学已经呼吸急促了。

    “都看着我的眼睛。我看看谁心虚。”黄老师果然有套路。

    只不过,气氛更紧张了,这对正在憋尿的同学就很不友好了。张良都余光看到了,另一个班花林婉还夹紧了一下。

    “来,张良,你起来回答。”

    “好。”张良不卑不亢。

    “洋务运动的评价。”黄老师道。

    这是高一第一学期学的。

    其他同学也在心里试着回答,却发现压根不知道说啥。紧张的同时,又都想听听张良怎么说。

    然后,他们看见,张良又稳又慢的说道:“如果是考试,这个题有两点,第一点必须是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注定失败,资本主义道路在华夏走不通;

    第二点是正面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华夏社会经济、工业、军事、科技的发展。

    如果分值低,这两句就可以了;如果分值高,再展开说。”

    同学们理所应当的惊讶和佩服了。

    黄老师也惊讶,因为张良的气场和回答,怎么看都应该是学霸。张良什么时候开窍的?

    她又道:“那你延伸说说。”

    张良这次没按考试答题的套路来,而是往深卖弄:“洋务运动还是有很多正面作用的,比如现在的招商银行,前身就是洋务运动时,魔都成立了轮船招商局,受朝廷监管,股份制经营,后来把金融业务单独分出来,成立了——”

    “停!”黄老师打断了他。

    学生们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不能让这些和考试无关的东西抢占他们的脑容量。

    其实,能说出这些话没多强,靠的是衬托。

    毕竟,本校、尤其是普通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是没背景、没本事的老实人。

    有一点就能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

    家长的局限,导致同学们还在读死书。自然把张良凸显出来了。

    黄老师很自然的认为张良只有这一科强,不坏他偏科,反而觉得很有面子。

    同学们也有了一种涨知识的感觉,老师的表情无形中又增加了张良的光环。

    这个年龄的学生,无论男女,都渴望活出自我、活出个性,但是很难,所以都羡慕嫉妒张良。

    周嫚在想:“他历史也开窍了?好帅!”

    黎吟在想:“张良到底对我什么意思?他最近怎么跟周嫚走那么近?”

    下课后,黄老师和张良在外面的花坛旁边说话。

    “你的历史知识是谁教的?”黄老师问。

    张良早有准备,说道:“我姑父是个校长。我有个从小玩到大的学长,给我拿过不少VCD。”

    再次拿姑父的名号哄人了,其实只是乡下的小学校长,至于VCD的内容,也和学习无关。

    为了增强可信度,他又补了一句:“说实话,碟上的有些内容和课本不一样,比如two战,是老毛子和啤酒国联合发起的,老雕国和雄鸡国默许他们瓜分一些小国。

    后来啤酒国膨胀了,突袭老毛子……

    这个观点是一个华夏留学生在国外考察后,写了本书提到的。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