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打南边来了个洋和尚-第2/2页
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城市马切拉塔,自幼便被父亲送入当地刚刚创办的耶稣会学校学习。
16岁的利玛窦离开了家乡马切拉塔,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去。
26岁的利玛窦从里斯本乘船,一路出发东行。
30岁的利玛窦,也就是万历皇帝登基的那年,利玛窦到达中国,此后一直到死他都留在的这片土地上。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人,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任何回头,仿佛飞蛾扑火,奔赴使命。
受心学的传播影响,除了最初的不适应外,利玛窦在中国的旅行受到士大夫们的广泛欢迎,老窦几乎每到一地就在当地掀起了一阵西学热。
万历十九年,利玛窦受南京兵部尚书石星的邀请,从南昌来到南中国的中心,南京。
方华对于利玛窦的这些了解主要来源一本基督教宣传小册子。他本人更关心的是利玛窦的一项神奇技能。
大记忆术。
作为明代最会读书的地方,江西。
一天,利玛窦受南昌大儒章潢的邀请,参加一场读书会。
会上,利玛窦就表演了他的大记忆术。
他让人在一张纸上随笔写下近百个汉字,然后他默看了几分钟,竟然可以一字不落的把他们全部背下来。
现场的人目瞪口呆,但更神奇的事,老窦缓了一会儿,他竟然把刚才的文字又倒背了一遍。
方华知道这种记忆术的原理,汉字是表意的形象,可以通过一个字和一件事物联系起来,以物记字,但具体怎么做他还不清楚。
如果可以把老窦请过来,让他做小老弟的老师,那方征明在读书上该省下多少时间。
什么三棱镜,基督教,科学,科举才是王道。
“征明,三天后那个什么会咱们参加。”
利玛窦的到来很快在金陵城里掀起了一阵旋风。他带来的世界地图,地球仪,向参观者演示了太阳、月亮以及其他星球的运动轨道,震惊了大明士子的们的三观。
一个国子监的老博士看了利玛窦的模型后,回家喃喃自语了三天。
‘那个小子竟然是对的,地球是圆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利玛窦的学说。比如,南京大报恩寺一个叫作雪浪的和尚就不认同。
雪浪是个和尚,但也是个文化人,在南京的士子间,尤其是王左学派间影响很大。
文化人间冲突就不必像武夫那样,直接架膀子干仗,他们可以选择更文明的方式,比如:辩难。
三天后,胜棋楼那场大会便由此而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