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逢山君洞主遭难 贺天地八九功成-第2/3页
“嘿,果不其然,真是个精通变化之术的妖孽。”孙悟空嘿嘿冷笑。只是,还没等他说完,密林中便钻出一只两丈有余的大狒狒,轮起树干冲着悟空便直扑过来,悟空只得慌张逃窜……
半悬空中,祖师与道缘相对而坐,观赏着山中这一幕。
“道友,我这七十二般变化,可还能入眼?”菩提祖师捻须微笑道。
“简直神乎其技,”道缘真心赞叹道,“鸟兽虫鱼,山石草木,可见者无物不可变,真可称第一变化神术了!”
“诶,不敢当不敢当,称不得第一的。”菩提祖师道,“此术只重神通,不重道意,可见即可变,白衫儿修行此法不过期年,造诣已然不低。以此观之,此法倒更适合妖类。”
四处追逐悟空的便是闭关近一年的白衫客,道缘在云中看他时,心中便对七十二变之术大约了然,又掐指以虚法运转了几个小周天,这才出声问道:“有这一番追逐,白衫心中的残存魔障想也能瓦解冰消了。不过,我观此法,当不限于此,若有与之相配的内修心法,遍观万物而求诸己,化万法为一道,若有所得,当可成地仙道果。”
“呵呵……”菩提祖师却捻须微笑,道:“道友所想的,可是此法?”
菩提祖师开口询问时,竟随口吟诵了一篇口诀。道缘仔细听了,以此口诀为基再运转周天,却只觉周身滞涩,虽还能变化,却不能随心所欲了。
“这……却是何故?”道缘急忙问道。
“道友乃外方人士,故而不知。我方才念诵的,乃是太上道祖所创天罡三十六变的口诀。”菩提祖师道,“此法乃太上道祖为传道所创,凡俗众生各异,道祖以此法变幻万物,肇起世间道基,各样生灵皆有所得。我等习之,可以此变幻万物,以万种身姿感悟大道,使不拘泥于本相,故而此法重道韵而轻神通,必得了然欲变之物,才能随心而变,纵是路边一枯草,若不曾了解,也不能贸然变化。我这地煞七十二变却不似那般,只以神通为念,不论道韵,故而修行简单,得成较易,但也因此只是一项神通而非正修之法。若再为之增设心法口诀,岂不又落了天罡变的窠臼了?”
闻言,道缘思虑许久,又按着口诀运转几遍,却忽然大摇其头,回道:“非也,非也,非是此理。我且问祖师,自洪荒以来,这天罡变,修成之人多吗?”
“贫道所知者,不过数十百人而已。”
“那祖师认为,为何如此?”
“嗯……”菩提祖师思虑片刻,道:“道祖首创此法,不过视之为一神通而已,唯我等愚钝,不解大道,道祖方才留下内修口诀,而此法竟为世间添一成道之途。然则天罡变之法微言大义、繁奥精深,非悟性、毅力俱佳者不可成,非修为、道心皆高绝者不可成。千元以来,成者寥寥。”
“这就是了。”道缘点头,“依祖师言,我已道心圆融,万法皆明,可观此法时仍觉艰深晦涩,得其形而不得其神,仙神都难修,又遑论世间亿万凡俗生灵?然则祖师所作地煞变,却正胜在一个有法可依,有度可循,简明易懂,乃是真正正修之法。设若此法补全,虽不似天罡变那般大道得成,却也是地仙有望,渡人成道乃世间一等一的大功德,祖师却说甚落于窠臼呢!”
菩提祖师闻言,叹息一声,道:“此言大善。若能为天下正修之辈多一法门,也是我不辱没太上道祖传道四方之大义。”
说着话,祖师抬手指点,自有金光向他指尖汇聚而来,聚成一个个璀璨文字。
言曰:
道者天也,灵者地也,道灵交感,万物乃生。凡俗百万,觉者千余,披毛挂角,各有参差。道之所得,人或相异,况于万物,南辕北辙!变之一道,幻化万相,千般虚妄,唯我独真。……
不多时便写就数千言,祖师又抬手挥袖,无穷太阳精气化作肉眼可见的洪流涌入袖中,丝丝缕缕缠绕盘旋,最终化作一根手指粗细的长轴,祖师将这长轴凌空一甩,空中悬浮的金文便如乳燕归巢尽皆涌入其中,长轴也落在祖师手上,被祖师伸手一抹,其上阳炎气于是尽皆收敛,变化成一捆暗金色的画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