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9章:官家所言,实乃圣人之言!



    十月十六,天气阴沉。

    宜安葬、祭祀,掘井。

    不宜出门、求子、祈福、作灶。

    汴京城百姓因朝廷官员是否可以经商的问题,又闹出了新花样。

    百姓们大多嘴笨,和文人书生吵起来,很难占到便宜。后者用一堆大道理和一些诘屈聱牙的圣人言论,便能让他们哑口无言。

    但是,百姓也有自己的小聪明。

    他们果断放弃和文人书生们的辩论,选择直接去攻击那些通过官员身份经商的人。

    而汴京城的靶子,自然就是三司使韩绛了。

    在百姓眼里,一品楼生意兴隆,大东家韩绛一定是赚得盆满钵满。

    百姓们可不顾什么君子风度。

    他们明白,只有将事情闹大,朝廷才能重视到他们反对朝廷官员经商的声音。

    攻击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比如:半夜朝着三司府扔小石子;派遣几个小孩子拉在三司府门口一堆粑粑;三司府原有的菜农肉商拒绝给三司府送菜送肉;有人传谣称韩绛在外面包养着歌伎……

    事情都不大,且不足以对韩绛的安全造成威胁。

    但就是癞蛤蟆趴在脚面上,不咬人而恶心人。

    开封府衙役又无法将造谣生事的百姓都抓走,只能派遣衙差在三司使府前巡逻,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

    更有甚者还去编排出了一些顺口熘,让一些孩子在街头传唱。

    “三司使,真好做。左手拿着朝廷钱,右手还往百姓兜里落。”

    “三司使,真好做。腰缠万贯如貔貅,喝茶听曲就把大官做。”

    “三司使,真好做。一品楼里数金银,百姓穷死他说那是岁币的错。”

    ……

    顺口熘的威力,堪比汴京小报,很快就闹得全城皆知。

    有一些四五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但见别人念,也都兴奋地满大街念起来。

    韩绛躲在家中,闭门不出。

    这事儿实在是无法解释,并且即使解释,也不一定有人相信。

    而百姓的目的,也不是让朝廷严惩韩绛,而是禁止官员经商。

    汴京百姓一出头。

    其他州府的百姓也跟着闹了起来。

    这群人,仗着距离汴京远,除了骂三司使韩绛外,将韩琦、富弼、司马光、欧阳修等支持官员经商的朝廷官员全骂进去了。

    这就是大宋彪悍的民风。

    因为仁宗、英宗两朝对百姓太仁慈了,百姓们才敢如此大胆。

    当然,无人敢去辱骂当今官家赵顼。

    就在这时,又一名官员被骂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

    江宁府扬州、司法参司事林动,正八品。

    林动,官位不高,但在江宁府却名气甚大。

    扬州的饭馆、客栈、酒楼几乎八成都是他的。

    当然,在江南还有一些隐藏的官员,买卖做得其实比林动更大。

    但林动之所以被推到风口浪尖,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另外的特殊身份。

    他是当今林贵妃林映衣的堂哥。

    百姓反对官员经商,其实反对的乃是特权。

    而林动就因这个贵妃堂哥的身份,做生意顺风顺水,远超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