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刺目的阳光下,老人背光而立,他苍老的面庞有些模糊。

 便是那佝偻的身影,被阳光投在地上时,也只是小小的一个圆圈。

 如此渺小,却又那般伟大。

 谁能想到,便是这样一位老人,带领志同道合的同僚与门生,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数十年?

 然而此时的老人,像是早已褪去所有的光辉。

 用极为和蔼的神情,望着归来的后代。

 “祖父。”

 白明微停下脚步,哑声轻唤,泪水夺眶而出。

 是为这一路的奔波辛苦,也是为祖父的安然无恙。

 河水不深,最中间的部分也只没过她的膝盖。

 她刚踩进冰凉的河水里,脚上的伤口所凝结的血块与溢出的鲜血,霎时被河水冲淡,冲散。

 药效一点点消失。

 疼痛慢慢回归。

 她的神经清晰地感觉到,皮开肉绽的痛苦。

 直到最后,痛遍全身,每一根神经都痛彻心扉。

 但是她擦净眼泪,把自己被火燎得凌乱狼狈的头发束好,接过俞皎递来的灵牌,捧着它缓缓走向河对岸。

 俞皎把自己保管的另一块灵牌递给

 白瑜。

 白瑜恭敬地接到手中,接着跟在白明微身后。

 兄妹俩走在最前面,风轻尘和俞皎,还有六名仅剩的幸存护卫,慢慢地跟在他们兄妹身后。

 白明微走得极慢,极慢。

 因为她每走一步,那已经烂了的双足,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但她走得很稳。

 鲜衣铠甲,腰悬宝剑。

 不折的身影如火一般映在岸上的众人眼里。

 终于走到祖父面前,白明微把牌位放到一旁,随后双膝跪了下去:

 “祖父,明微不辱使命,收复我东陵五座城池,迎八万将士的英魂,以及父叔兄长归乡了!”

 她的声音是那样的沙哑,却掷地有声。

 白惟墉看着眼前的孙女,唇角剧烈地颤着。

 换做以往,他必是仰天长笑,赞叹一声“不愧是我白家的后人”!

 可如今,一双苍凉的眼里,写满了心疼。

 最后,他弯腰扶起孙女,用袖子擦去孙女的脸上的血与汗,哑着声说:“归来就好,归来就好。”

 白瑜随后跪了下来:“祖父,孙儿替父叔兄长,向您请安。”

 白惟墉看着那块

 小小的灵牌,双目通红。

 他抖得更加厉害了,却还是亲自扶起了白瑜。

 拍拍白瑜的肩膀,他再也吐不出任何一个字。

 他终究不是神,只是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人。

 与此同时。

 数千守备军追到了河对岸。

 他们身上的肃杀之气未消,隔着一条数丈宽的河,冰冷的血性沉沉压抑而至。

 那气氛,谁都看得出不对劲。

 便是百姓,也猜到了几分边角。

 只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默默地站在这里。

 白明微忍住剧痛,站到祖父与百姓面前,随后弯腰捧起牌位,高举起来,面对着守备军的方向。

 她高喊:“安宁郡主白明微不辱使命!荡清北燕贼寇,光复东陵河山,迎血冷阴山的英魂,归乡了!”

 这道声音,没有夹杂着任何内力。

 但是它却清晰地传到所有人耳里。

 聚在此处的百姓,缓缓跪了下来。

 一个。

 “恭迎安宁郡主凯旋而归!迎众将士英灵归乡!”

 两个。

 “恭迎安宁郡主凯旋而归!迎众将士英灵归乡!”

 三个。

 “恭迎安宁郡主凯旋

 而归!迎众将士英灵归乡!”

 ……

 无数人异口同声:“恭迎安宁郡主凯旋而归!迎众将士英灵归乡!”

 声音排山倒海,震耳欲聋。

 遍地都是他们感念英烈的身影。

 白惟墉佝偻的脊背,霎时变得挺直。

 他一撩衣摆,跪到了地上,用苍老的声音,字句铿锵地说:“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这句话,他曾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向即将开拔远赴北疆的战士说过。

 可是这时,他加上了后半句——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在众闻言,霎时声泪俱下。

 数万男儿背井离乡,远赴血雨腥风的沙场,敌寇未除,却遗憾殒命身死。

 如今回归故里的,也只是一块书着“英雄”的牌位。

 他们的姓名,不会出现在史书工笔之中,没有人能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将来对他们的描述,也只是寥寥几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