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杀人又诛心
日暮时分,天边红云。
陇东巷的宅子里来了三人,北齐太上皇和高莹,还有一位发须皆白的老人。
黄稹惊鸿一瞥,便发现老人一尘不染的袍子上,胸前的墨色图案像是人为画上去的,而并非是用丝线勾勒,可黄稹仅此一眼落在那图案上,就好似神游山水云雾,千尺瀑布,怪石竹林间,看遍天下奇景。
最终与一块巨石上骑青牛的钓鱼孩童对视一眼。
黄稹起了敬重之心,行礼道:“晚辈见过前辈。”
眼前老人在作画境界上,高出他太多,就如那山水中的一道鸿沟。
北齐太上皇刚要开口,老人抢先他一步,温声笑道:“你是北齐那个传闻已死的二皇子高稹,你还活着呢?”
他的笑容与说出来的话确实天差地别。
高莹顿时面色不善,小手叉腰道:“你这老头,怎么说话的!”
黄稹面色如常,道:“是我,侥幸未死。”
老人笑道:“心性倒是不错,知道我是谁吗?”
黄稹点了点头,“听过一些有关前辈的事迹,百年来世人公认的画圣道玄子,曾为人画过一副夜游神的画像,那副画挂在城隍庙内,至今震慑山精野怪不敢靠近,保了一方百姓太平民安,晚辈曾有幸见过一次,见画者如见夜游神本尊,自此,前辈便是世人公认的画圣。”
道玄子一笑置之,不以为然道:“过了过了,我那不是为了讨口酒喝而已,当时我游历山水,到了那处,正巧没钱买酒,那里的富甲人家备受家里那只山精野怪的困扰,找了好些道士都没将妖怪灭掉,我就站出来,跟他说我可以帮他对付那妖怪,只需讨口酒喝,所以我就提笔给他画了副画像,让他挂在大堂内就好,谁知后来随手的一幅画竟被人当做城隍神供养。”
黄稹眼神痴痴道:“那幅画保护一方百姓是事实,前辈冠以画圣之名也是事实。”
道玄子笑着在院子里的画像中看了起来,兴致勃勃,北齐太上皇示意黄稹跟上去,有这位画圣在,他的画意可登高数层楼。
黄稹却站着未动。
北齐太上皇怒其不争气。
片刻后,道玄子观完院子里的所有画,一边摇头一边走来,“差点意思,差点意思。”
黄稹这才上前,问道:“前辈是觉得哪里差了意思,可解否?”
道玄子张口预言,似乎是觉得不对,又闭上嘴沉思,在几人中间来回踱步思索,苦着脸色,须眉紧锁,似乎是很难解释到底是哪里差了意思,这又盯着黄稹看来看去。
他停下脚步,二指虚伸指着黄稹,问道:“我先问你,你知道何为意境?”
黄稹出口便答,“宫内少傅曾有言,意与境,其内可憾己,其外可感人,境非独物也,遇意二合,人之情,是喜怒哀乐四种,亦人心之境界,故能写出,画出真景物、真感情,是为意境。”
道玄子负手,对黄稹所答,他面露笑容,“说的通俗些,意境二字,是不同的道理,意所指的是人心如何想像,这是‘胸中意’,境,同景,是人的六识所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外物之景,就是‘眼前境’,这二字看似简单,却能参透我等精神,才起,学识的高低,正如武者与炼气士有境界之分,我等亦有意境之说。”
黄稹听着,陷入沉思。
道玄子走至一副山水画旁,指着那幅画,继续道:“就用这幅山水画来说,山水画讲究灵性,就山水灵韵,也写胸中丘壑,所以看似是画山画水,实是画自己胸怀心境,也是画作眼中情境,绝不是单纯地画山水,但若说不是这些,可山是山,水是水,人是人,所以画人讲修为,这是养气,下笔如神,修为高,笔下所绘山水神意自然就高。”
“我再换种说法,画山水无非就是草木、山石、湖泉、屋舍的组合,构图千千有万,用笔刚柔曲直,变化无常、一任为之,以得意境,笔墨为上,再者,意境也如一幅画的灵魂,画无意境则魂魄俱失,画无笔墨则味同嚼蜡,就但从意境而论,画无大小。”
黄稹则困惑道:“我还是不懂前辈的意思。”
道玄子大笑郎朗,伸出手:“拿只笔来!”
一个丫鬟将房间内的笔墨纸砚全部拿出,放在道玄子旁边的桌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