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太子之事



  政老爹顿了顿,又道:“说起来自从你有了功名,为父对宝玉科举出仕的事,倒也看得淡了些。

  如今他已经五岁了,老太太舍不得,还是不肯让出来正经上学。

  今天又听你说他这衔玉而诞的事,真是把为父心里的那一层侥幸戳了个窟窿。只怕他将来进了官场,路也难走!

  如此看来,我觉得还不如让你弟弟好生读上几本书,懂些事理倒也罢了。只是日后,少不得你得多看顾他几分了。”

  贾珠听完心下明白,政老爹瞧着已是放弃二儿子的前程了。

  于是他点了点头,算是认同老爹的安排,心思电转间还是想起了很多事。

  资料片里真正的贾珠去世后,政老爹根本没管宝玉衔玉而诞的事会不会碍别人的眼,依旧是强令宝玉读书考功名。

  当时自己就觉得政老爹这人很是奇怪,竟似不知这其中厉害。

  倒是贾母溺爱宝玉,宝玉不读书也不要紧,也许这还真不是人家老太太糊涂。

  等自己到了这头,觉得宝玉在女人堆里混,实在不像个样子,还不如正经读读书。

  所以才必得在这位弟弟入学前,把族学整顿好,等宝玉到了年纪,再想办法把他接出来读书。

  可自始至终,自己就没想过让宝玉去科举出仕的事。当然了,宝玉的身子骨,肯定也不能从武的。

  按着资料片,没贾珠时贾政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一房继承家业的是宝玉。

  如果宝玉不自己考出来,一辈子顶多是个富家翁,可没本事的富家翁是守不住家业的。

  待到宝玉的儿孙辈,可能就真成了京里的普通富户了。几代以后,就是普通旁支的下场。

  大概还因着宫里有女儿元妃在,政老爹想着,还是让儿子搏一搏科举,也许不会有什么事。总而言之,似也是无奈之举。

  一念至此,贾珠心里又觉得,如今自己来了这边,政老爹这辈子,估计都不会有这种顾虑了。

  就这事儿,政老爹和自个儿已经达成一致,贾珠便把它抛在一边,转头又问贾政:“爹,儿子想知道,陛下和太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贾政听了悚然一惊,连忙向后看了看,见门窗都关的严严实实,这才放下心来,压低声音道:“你怎么问这个?”

  贾珠道:“爹,没什么,我就是问问。”按理说御前之事,断不能妄议的。但宝玉那事,因着关系自家,他还是跟老爹说了。

  可皇帝陛下一说起太子脸色就不好,这事儿吧,自己知道也就行了,政老爹知道了不一定是好事。但还是得问问老爹,大不了不说今天的事就行了。

  贾政见儿子问,不由叹道:“太子是陛下元后所出,因自幼丧母,陛下亲自抚养长大,父子感情极是深厚。

  除他以外的皇子读书识字,都是跟着太傅少傅这些先生学。独独太子当时虽有这些名师,陛下更是亲自教导。

  太子也不负陛下所望,十几二十岁上,就才学出众,聪明非凡,处理政务也极有手腕。

  总而言之,陛下对太子可谓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当初因为担心忙起来顾不上太子,怕宫人照顾不尽心,陛下甚至不顾内阁反对,亲自点了太子的奶公做了内务府总管,为的就是要保证太子一应生活起居之物都是最好的。

  这内务府总管梁升直到前几年才因着中保私囊数额巨大,被御史参了下去,如今已是被撤了职。但梁升和太子感情依旧很好。

  这是陛下第一次公然下了太子脸面。太子又是个骄傲之人,凡事随心惯了,心下难免也有些不忿。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可惜后来父子二人又经历了一些风雨,如今之间的隔阂竟越发深了。

  像为父这样远离中枢的臣子都晓得这事儿,只不过一个个都讳莫如深。”

  贾珠还想问问,究竟是什么缘故。毕竟他对朝局和皇家的事也很关心,贾家的倾覆肯定和二者有关。但问谁都不如问自家人,外人就算问了,人家肯说吗?

  看儿子双目紧盯着自己,贾政却不欲多说了,甚至还叮嘱他:“皇家的事不要随便打听。

  你还年轻,好好做你的官。不要问东问西的,知道的太多对你没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