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板泥晒盐,御史移文



        顾柯远远便望见舅父徐逸向他招手,身旁还跟着一个低着头的精壮汉子,看不清他的脸色。

        “府君,此处便是徐浦场了,这乃是华亭县最大的盐场。”

        徐逸以下官姿态上前见礼,并拉着扭扭捏捏,不敢看顾柯的刘苌说:

        “下官见此人行事,言语间颇有章法,不似一般乡野村夫,故而特募其为巡盐监院兵丁。

        还请府君责罚下官自作主张。”

        徐逸说完还眨了眨眼

        顾柯见状立刻会意,故意摇头晃脑地讲了几句骈文,听得刘苌云里雾里,随后才进入正题:

        “既已入了本院军籍,便要听从本使差遣,刘苌!”

        “哎…哎……卑职在!”

        见刘苌还在纠结,徐逸猛地踹了他屁股一脚。

        刘苌一脸幽怨地看着他,仿佛是被诱骗**的良家妇女般,答应了一声。

        “你且附耳过来,本使有秘法教与你。”

        顾柯一脸神秘地说道,刘苌将信将疑地靠了过去,听完之后更是惊疑不定。

        但看到徐逸一副捏住把柄不怕自己不从的样子,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

        待到第二日,刘苌与一同来到江南避祸的庞勋余党十多人并没像往常一般去挑卤水煮盐。

        反倒是一桶一桶从海边挖来土壤表层退潮后被晒干后的咸泥,用泥耙耙成田埂一样的泥垄,再把这些咸泥一担担挑到“坨头”上,拍实后,打成一个一丈高的圆台状咸泥蓬堆成田埂一样的泥垄。

        每个泥垄配四只无底木桶,四周用涂泥(黏性黄泥)制成的呈“水缸形”的木桶。

        漏桶底部铺一层稻草,并插一根空心毛竹,连接埋设在地头的“地头桶”或卤缸。

        竹管内口端塞上稻草,避免淋卤时泥土堵塞竹管。众人将晒干的咸泥均匀地放入漏桶,踏实。

        放一层,踏一层,松紧程度以能渗水为度,然后缓缓灌入江水。水要低于卤灶最高沿,这些工作做好后等上。两个时辰,就会渗流出卤水来。

        待充分收集过卤水后,均匀地倒在由一个个四尺长三尺宽六寸高,厚约一寸的杉木木框内,而这样的木框就摆在特意堆出的高地平坦土台上,顾柯称之为盐板。

        盐板四角,各有一个木质把手,既便于扛抬,又可以用绳子将整幢盐板拴系在一起。

        在将每个盐板内都装满卤水并平整好表面后,刘苌众人数了数,每间隔五寸就有一个盐板,此处一共摆了四十五个盐板,每块盐板下面设有4个矮木桩。

        “但愿那顾府君不是故意消遣于某,这等制盐之法闻所未闻,如此淤泥,只怕生盐也只能得‘黑盐’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