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什么是真实的-第3/3页



  不过那时候剑仙是在压倒性地取代了原来的研究员人格后才被算作是真正的活人。

  李恒现在却要把那些仅仅在人的记忆中占到很少部分的虚幻角色算作是活着。

  看着高览依旧皱眉思索的神情,李恒接着问道:

  “为什么书中的角色不是真人?”

  “若是占到个体记忆50%以上的剑仙可以被算作真实的人,那么占到这个作家记忆三万分之一的主角为何不是真实的人?两者之间并没有零和一的差距。”

  “因为他占到的信息太少?当这本小说被上传到乐园的官网上,被几百万人阅读过之后,小说中的主角在人类大脑中占据的信息量已经超过了普通个体的平均记忆总量。”

  “因为他无法表现出人类的自主行动能力与交流能力?”

  “现在已经有五万五百二十三个读者成立了小说交流群,其中有一千三百八十五个读者正在制作书中主角的服饰与道具。”

  “还有二十二个读者向古戈尔科技提交了基因修改申请,要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主角的模样,拥有书中描述的血脉。”

  “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虚拟的东西,凡是被智慧生物认知的信息都会存活在个体的记忆之中。”

  “若是认为人是活着的真实生命,那么这些与他们共生,并且持续影响着他们的角色当然也是真实不虚地活着的。”

  这一想法与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创始人之一德谟克利特所给出的“人”的定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是我们所知的一切。”

  这便是为何李恒会说那些在大角星的球壳世界内死亡的人从未死去。

  在他眼里,球壳世界里的那些人是真实的生命,但他们留在外界观众记忆里的那部分信息同样是真实的生命。

  外界有数千万亿的观众,每一个的记忆容量都比球壳世界内的那些生灵大得多。

  在他们记忆中残留下的那部分信息比起球壳世界内死去生灵的全部记忆还要多得多。

  球壳世界内的人死亡,只不过是他们整体的很小一部分死去。

  那些记忆信息也并未随着死亡丢失,而是完好地储存在记忆星内部,随时可以再被提取出来,注入某个生命的大脑内。

  李恒将所有相关记忆信息的集合视为一个真实的、活着的整体。

  球壳世界亿万生灵的死亡在他眼中就像是普通人暂时遗忘了一小段记忆,仅此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