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红汤还是白汤?素的还是荤的?



  易辰拿起一颗梨膏糖,棕褐的色泽中透着光亮。

  含在嘴里,随着糖块的融化,薄荷的清凉气息直达喉咙,充分滋润着口腔的每个角落。

  嗓子里凉飕飕的,呵一口气,都能闻到一股清爽的薄荷味。

  把糖含在嘴里仔细品尝,易辰才发觉刚才遗漏了熬糖中其他重要的草本原料,立刻补充起来。

  “里面还放了枇杷叶、川贝母、款冬花……桔梗这些食材。”

  话一出口,老刘头脸上闪过一丝赞许的神情,稍纵即逝,又板起了脸。

  “还行吧,要开餐馆,这点能耐还是要有的。”

  唐老爷子看着,无奈的笑笑,摇摇头:“你这人就是看小易脾气好又岁数轻,故意刁难他……真是坏透了。”

  “哎,哎……我这考考易老板,也不是白考的。”

  “哟,照你这么说,小易答对了你还给奖励么?这梨膏糖可不算啊。”

  刘老头微微侧着身,从裤兜里摸出只钱夹,抽出一张对折的门票,递给易辰。

  “百花戏曲团的门票,这个月是戏曲团学员的对外公演,但是座位和场次有限,发放的门票也不多,我这张就给易老板吧,让他去瞧瞧。”

  易辰接过门票,拿在手里摩挲了一下。

  门票的正面用着戏台水乡的图样打底,印着小巧的行楷字体:“百花戏曲团,金秋公演”。

  翻到背面,是演出曲目列表和时间。

  谁料皇榜中状元《女驸马》

  到底人间欢乐多《牛郎织女》

  十五的月亮为谁圆《刘海戏金蟾》

  冷落为妻为哪般《碧玉簪》

  每天下午两点开场,截止月底。

  易辰对戏曲了解得不多,偶尔也就在网上看过一些改编的视频,就算是他这个门外汉,都觉得不伦不类。

  但是金陵古镇的百花戏曲团,却是连他都耳熟能详,如雷贯耳。

  戏曲团的学员,且不说各个基本功扎实,唱腔技法那都是从严寒酷暑里一点一滴磨出来的。

  学成之后,更是南北各大剧团争相抢夺的目标。

  易辰刚到古镇时,也有几分附庸风雅之心,可惜戏曲团的公演一票难求,只好做罢。

  手里拿着门票,易辰心里有些犯难。

  这要是别的爷爷给他的,自己早就乐得轻轻松松收下,还客套些什么。

  可偏偏是老刘头送的票,说句心里话,自己还真有点怵他,就怕回头这位老大爷给自己挖坑。

  果不其然,老刘头叮嘱到。

  “看戏的时候,底下有专门卖茶水点心的小贩,你帮我带两包奶油五香豆,可不许忘记了!”

  真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易辰当即保证,一定多买些带过来。

  然后他仔细把门票收好,盘算着挑个天气凉爽的下午,去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的魅力。

  茶室热闹了大半晌,渐渐有人准备离开。

  易辰趁着大家都在,赶忙问道:“我这几天想给店里加道新的早点,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想问问古镇上,大家一般早上爱吃什么?”

  这一问,刚有几个拿着保温杯准备离开茶室回家的老人,一下又折了回来。

  大家干脆把椅子都往易辰这边挪,一时间整个茶室就像开启了圆桌大会一般,各抒己见。

  “现在天气凉了,早上吃碗热粥最舒服不过。白粥配雪菜肉丝……或者赤豆莲子糖粥。”

  “家里喝粥,出来也喝粥,我可不乐意,要我说荠菜鲜肉大馄饨,香菇肉馅的也行。”

  “糯米包油条……蟹壳黄烧饼,我都好一阵子没吃过了。”

  “都别争了,干脆咱们早上来碗鸭血粉丝汤,那多暖胃啊。”

  看着大伙七嘴八舌,都没说到点子上,老刘头轻叹一声,站了起来。

  真是不会吃,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大伙安静一下,我来说两句……这早点除了要吃饱,还要吃得好,要不然一天都不给劲。”

  “刚才大家说天凉了,要吃碗热的,汤汤水水的胃里才舒服,这我也同意。”

  “那我们大伙,就选汤面怎么样?”

  原本众口难调的场面,瞬间取得了一致,在场的老人们全都如捣蒜般点着头。

  “汤面好,汤面好,那浇头选什么?红烧大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