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往事-第2/4页
“谁报的警?”领头儿警察的穿着雨衣,严肃的望着现场的施工工人。
大刘赶忙挥挥手,迎了上去,“警察同志,这边,这边。”
“嗯。什么情况?”
“我们,好像挖到文物了。”大刘走到跟前,两眼眨巴下,小声的说道。
“文物?在哪里?带我们去看看。”
大刘在前面带着路,七拐八拐,趟过几道浅水沟,泥浆子随着脚步的一起一伏,洒了几滴在裤腿上。走了大约5分钟,100米的距离,大刘带着几位警察,来到了挖掘机的现场。张猴子一看警察来了,连忙毕恭毕敬的站在边上,活脱脱一个犯了罪等待审讯的小犯人。
“警察同志,您看,就这里。”大刘指了指3米开外的那块大石头板。
大盖帽朝前走了几步,蹲下身来,端详,还不时小心翼翼用手抹抹石板上的泥土,然后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在等到对方的回应后,他站了起来,别过头,对带来的几个人下了指令,“你们几个,拉隔离带,挂灯,不许闲杂人靠近,等下省博物馆考古专家会过来。我要你们确保这里的绝对安全,”他再次转过脸,严峻的脸又变得和蔼起来,对大刘和张猴子说,“谢谢两位师傅,还要麻烦你们把施工方的项目经理喊过来下,那个,先不要把消息扩散出去。麻烦了!”
大刘点点头,转身准备去叫人。张猴子嘻嘻一笑,“师傅师傅,我去我去,不劳烦您老人家。”说完呲溜呲溜的消失在雾雨中。
本来还显得比较寂寞的施工现场,随着省博物馆的专家和更多的武警来到,增加了不少的生气。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鉴定,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墓葬,看石板侧面的文字,应该是小篆,可能是年代久远,字迹有点模糊,这块石板应该是墓门,只是奇怪的是,其他地方发现的墓门没有这样平躺着的,这个地方反而像一个地窖了。专家给出了建议:第一,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预计时间可能需要1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工地必须停工;第二,根据回声仪器探测,石板下面是一个纵深达5米的坑道,然后横向有大量的道路,通向不同的区域,需要安排更加专业的地下工作者下地开展工作。第三,增派警力,保护安全。
石板被打开了,3名警察护着2位考古专家下了洞,其中就有刘皓天的一个同学。
……
“我去,现代版的盗墓笔记啊,那里面不是很多宝贝?”张抗眼睛只放光。
“我说张抗啊,你这财迷心窍窍,就不能当警察,以后铁定是个**分子。到时候,你别说跟我们一学校的啊。”谢小静打趣道。
“去你的。我这不是担心国宝外流嘛。”张抗顺起一串肉筋,往嘴巴里直塞。
刘皓天灌了一口饮料,身子打了个哆嗦,似乎无比的舒畅,抬手看了下表,已经过去15分钟了。
“师兄,后面呢?别整个太监故事啊。”
“我们呐,下了墓。那甬道,弯弯曲曲的,和纪录片里的还真是不一样。两个专家,拿了一些仪器,左测右测的。路过几个陷坑,里面还有几具尸骨,专家说那应该是殉葬品。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反正越走道路反而越宽阔了,还有几个岔路口,而且专家说,这个墓葬很奇怪,是半人工的墓地,里面还连着地下溶洞。路上发现了一些刻着文字的石板和烧制的泥板,专家说那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鸟篆。那东西,洋洋洒洒,看起来很飘逸,不过我不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