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乱点鸳鸯
天下如此之大,小狸仙不知是如何找到这里来的。
两人之间最后的念想,是在上甘岭充满毒气的“石头窝棚”里。
一晃八年未见,小狸仙的外貌变化很是惊人。
蓬头垢面,发质枯黄,随着营养的流失,原本细如凝脂的皮肤也变得干糙。
唯独那双有灵性的大眼睛,还保留着一丝往日戏台上,二八妙龄佳人的风姿。
但是,相较于她嗓音,外观的嬗变几乎可以忽略。
豫剧团未来的台柱子,清如潺溪的妙音,灵动婉转的唱腔,像是被一场沙尘暴席卷过,只剩下沙哑和无奈。
“你……真是小狸仙?”他舌头打结,心里打鼓,不敢相信眼前落魄的不速来客竟会是她。
“是我,念兰哥……”难以置信,她的嗓门居然比六旬老妇还要沧桑。
“你怎么……”他的话问了一半,立即明白了原由。
八年前,在597号高地坑道里,缺乏防毒措施保护的她,吸进了太多的毒气。
她比关万棚等几十位弟兄都要幸运,在地狱般的毒气环境里捡回了性命。
但毒气熏坏了声带,作为一名靠嗓子吃饭的戏曲演员,这样的命运似乎又是极端残酷的。
小狸仙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就被紧急转回国内医院治疗,待完全康复,半岛的烽烟距她已是万里之遥。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绝望,今生今世怕是再不能同念兰哥哥会面了,甚至连他是死是活也不得而知。
百灵鸟般的金嗓子报废了,常先生却没有抛弃徒弟,留她在团里做剧务,帮着管理票房。
安于幕后,这让爱出风头的小狸仙自尊崩塌、痛不欲生,每回替团员们拉大幕时,她每根手指都气得剧烈发抖。
粮食危机发生之后,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也一日不如一日。餐不果腹,哪里还有力气练嗓。
渐渐的,台下观众稀疏,演员们也形销骨立,唱不动了。
豫剧团被迫歇业,团员们保留与剧团的人事关系,暂时各谋出路。
常先生问小狸仙将来有何打算,实在没处可去,就住在师父家中,有师父一口吃,就有徒儿一口喝。
小狸仙却提到了那个很多年未曾提到过的名字:李念兰。
假如在解放军那边有熟人,赶去投奔也未必不是好出路。常先生动用私人关系,打听到李念兰在军事学院的地址。
那个年头,信息滞后是常态,小狸仙花了个把月的工夫,历尽万难来到首都,军事学院的干部却告诉他,李念兰夫妻俩搬去了云南。
相较于面见熟人却扑了空,她更无法接受他成婚的事实,蹲在学院门前哭了一下午,弄得警卫战士们手足无束。
从首都到腾冲的距离,比古时罪臣烟瘴发配更加遥远,很多地段不通火车,连公路都没有延伸。
师父给的盘缠只够她到首都的,剩下的路程,相当于对角线穿越中国,全得靠她一双并不粗壮的脚。
执着和偏执,这对词组有时难以在现实里区分开来。
靠着沿路乞讨、采摘野果甚至吃草根树皮,遇到顺风车就给司机跪下磕头,她奇迹般地走到了云南境内。
有好几次,她险些被当作盲流给遣送回原籍去。
过怒江时,大风大雨,能够证明身份的剧团介绍信也被风吹跑了。
好在滇西民风淳朴,老百姓觉得这姑娘不像是坏人,一路指引方向,让她寻到了李念兰所在团的驻地。
“听念兰提起过,当年在上甘岭,你救过他的命。佛祖慈悲,给了念兰报恩的机缘。”宋允希也闻讯赶了出来,站在丈夫身后,尽管腆着肚子,脖颈仍挂着佛珠。
眼前的孕妇,虽然大着肚子身材走形,却让她感到恐惧。
孕妇的容貌不输予她,更有着她此生难以企及的贤惠和大气。
念兰,你有什么资格称呼他念兰?小狸仙脸上不发作,心里却起了妒意。
“快进屋吧,一路上饿坏了吧,云南基本没有灾情,不缺粮,让伙房做碗打卤面,多放些腌肉!”李念兰想替她搬行李,却发现这姑娘两手空空,连肉带骨架,体重不到六十斤。
小灵芝帮忙安顿了住处,添一张嘴吃饭,对于团级干部的开销来说,尚能承受。
女人识女人,往往一针见血。
尽管对当年两人的交往不甚清楚,但小灵芝敏锐地觉察到,小狸仙前来投奔的原由,绝非讨一口吃食那么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