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大喜之日
北岛方面勉强同意了这段跨国婚姻,却坚决反对允希变换国籍。
一方面,外交人员在任期间,直接转成驻在国的国籍,史无前例,对派驻国来说有损国威;
另一方面,假如允希能以北岛新娘的身份嫁到中国来,也是两国友谊的美好见证。
作为这场婚姻的极力促成者,郑刚反过来做允希的思想工作。
“小宋啊,我原本有两个儿子,小的那个娃,年纪同你差不了太多。要不是他们兄弟俩个全都牺牲在战场上,你这样的好媳妇,还轮不到他李念兰。”关于郑刚的家庭情况,很多下属并不明了。
“郑伯伯……”她想不到外表坚强如金刚的郑刚,内心竟会是一尊缕空的凋塑,全是空洞和暗伤。
“都是过去的事了,这样吧,我收你做个外国义女,怎么样啊?有个中国丈夫,还有个中国爹爹,事实上就是咱中国好女子了。”“郑金刚”慈祥如老寿星,哪里还有半分铁血将领的杀气。
宋允希心中升起暖阳,噗通跪倒喊了声“爹爹”。自从生父死于日军宪兵之手,这个亲情称呼,她有十多年没喊出口来了。
大使馆的红章也敲落下来,两份结婚申请,最终都有了着落。
李念兰开始精心筹办自己的婚礼,其实国内的条件很简陋,电器自行车啥的指望不上,有一套印着“喜”字的被褥就不算丢份了。
由郑刚特批,把学院食堂拿出来当作结婚礼堂,还自己贴钱给食堂,张罗出二十多桌酒菜来。
郑刚收允希作了义女,这门亲事自然就成了他的家事。
秦培邦的身子骨越来越不硬朗,当年被手榴弹炸出的老伤又在发作,经不起长途颠簸。
小灵芝作为男方亲属,千里迢迢从昆明赶到北京,还要兼作允希的伴娘。
大喜在即,李念兰唯独还放不下自己的老兄弟徐白。
老白与如意虽已成婚半年多,却一直没能办一场像像样样的婚礼。
哪个女子不指望着风风光光出嫁呢,尤其对于多灾多难的如意来说,披霞带彩,做一回明艳照人的新娘子,多少能对苦难的过去有所补偿。
他将举行两对夫妻集体婚礼的想法对郑刚说了,郑院长当即拍板同意,还说集体婚礼是新风尚,既热闹又简朴,对单身未婚的官兵也是一种好的言传身教。
听说要补办婚礼,名正言顺当一回新娘子,如意兴奋地好几晚没睡着觉。
和徐白共同生活以来,丈夫像对待亲闺女似的把她捧在掌心,堂堂大校军官,家务活全包,里里外外不舍得让媳妇受一点劳累。
如意心疼丈夫,可惜单手残废帮不上太多忙,只好在夜里洞房之时好好犒劳。
她其实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想等到三个月胎儿稳定后再悄悄告诉他。
听到婚礼日期,如意还偷着乐过,要是再拖上个把月,大着肚子的她,无论婚纱还是喜袍,都要穿不上了。
婚礼举办的当天,整座军营张灯结彩,从院长到基层官兵,人人脸上沾着喜气。
一袭粉色连衣裙的小灵芝,将大红“喜”字端端正正贴在每扇窗户上。
身后,捧着浆湖瓶的郑万里面无表情,无聊地用刷子拨弄瓶里的浆湖。
因为是集体婚礼,“喜”中已经有两个喜了,结果还是要成双成对的贴。
“小万里,你妈妈和徐爸爸要结婚啦,以后你还会有小弟弟小妹妹的,怎么不太高兴呀?”小灵芝自己不过是十七岁的大孩子,对人生百态见得也不多。
“徐叔叔,不是徐爸爸。我爸爸姓郑!”小万里严肃地纠正了她,然后放下浆湖瓶,撒丫子跑了,躲在部队厨房的角落里不肯出来。
亮敞敞的学院大食堂被装点得焕然一新,桌上菜品不多,但份量管够。
至于酒嘛,苏联赠送的伏特加每桌两瓶,郑刚有言在先,点到为止,不许贪杯。
“这酒,以后怕是喝不着了,是该省着点。”副院长附耳悄声说道。
郑刚略略点头,就在去年,苏共二十大全面批判斯达林,中苏关系裂痕迅速放大。
赫鲁晓夫一意孤行要让苏共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子党”,其后果必然让中苏走向交恶。
但这一刻,军人们无暇去谈论政治,他们关心的是,这场婚礼上登场的一对新娘子有多好看。
良辰吉日已到,随着司仪卖力的邀请,两对新人在官兵们的注视下隆重登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