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跨国大追捕
转眼到了1954年的新春,部队备战气氛很足,上上下下都在口耳相传,说要对大海的方向大规模用兵,实现全国的完全解放。
虽然远在西南,但人人都在想象,万一哪天调令下达,就能捞着上阵杀敌的殊勋。
但在军队机关大院旁的那间小黑屋子里,马雷依旧在承受1950年那场冬季严寒带来的丧姐之痛。
尽管在心底,他从没将马兰纯粹的当作姐姐,而是亦姐亦妻的模湖形象。
他也知晓自己的身世,生在锅也揭不开的落魄人家,生父生母将他卖至马家,虽然老马家也不富裕,为了买个男孩,几乎家财散尽。
作为买来的续命香火,他自幼在家受宠,但出了家门,五短身材和凶陋的外表总会招来异性的嘲笑讥讽。
村里姑娘绕着他走道,连提亲的人都不会靠近老马家。
这世上对他好过的同辈异姓,扳着手指头和脚趾头数,也只有姐姐马兰。
纵然不是血亲,但姐弟之间也有人伦大防。
进入青春期后,马雷就陷入不切实际的、天真且邪恶的幻想,直到李虎巍的出现。
没有李虎巍,他早就死在芒库集中营,被那个叫松平惠子的鬼子婆娘吸干了精血。
有恩报恩,在松山大爆破玉石俱焚前的一刻,他救下李虎巍,也在心底里同他扯平了。
在大别山,姐姐为情所伤,他一度劝她永远离开不祥的男人。
命运,该死的命运又将姐姐送回那条不归路上。
为了给姐姐长脸,他在淮海战场上豁出性命,作为植物人躺了整整二年。
复苏之后,却得知是姓李的夺走了他唯一的凭依,连姐姐最后一面,他也没能见上。
就像一名拼命做出优异表现的男孩,没有得到任何奖励,还被抢走了玩具。
听小灵芝那丫头说,李虎巍改名成了“李念兰”,居然还敢霸占她的名字。
他还听说,姓李的在姐姐牺牲之后,又另寻了新欢,还是个北岛娘们儿!
怒气郁结在胸腔里,让马雷不知何时开始染上了定期发作的支气管炎,一旦急火攻心,便会怒咳不休,连呼吸都喘不过来。
他拜托过小灵芝,请求组织上将马兰的骨灰移回国内,他要整日整夜睡在姐姐的骨灰盒旁。
可半岛战事方休,那里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志愿军骨灰将来肯定是要迁回安葬的,但他需要等待。
所谓等待,在马雷看来,就是对他的敷衍。
他不想自己死在无尽的思念和病痛里,必须解开这心结,不管采用什么恶毒手段。
大年初一,部队中午改善伙食,机关食堂人满为患,平日嫌弃饭菜糟糕的小青年也不再熘出去打野食。
干部子弟学校放了寒假,有好吃、好玩的,刚满十四岁的小灵芝活蹦乱跳,青春烂漫。
今年新春不但有秦伯伯陪着过年,还多了李叔叔。
只见她捧着大餐盘,装了五六碟菜肴,兴冲冲朝小黑屋的方向踩着碎步。
李念兰知道她是去给马雷送饭,便悄悄跟在身后。
颇为意外的是,小黑屋的门居然敞开着,远远见到一个战士正在替马雷理发。
攒了经年累月的邋遢长发,被电剃刀一片片刮去,露出青须须的头皮。
机会难得,李念兰将身子靠在窗户边上,偷偷打探屋里动静,顺便近距离观察房内摆设。
小黑屋里摆着书架,还有几册书随意摊开,内容是实战格斗教程。
小灵芝将餐盘轻轻放下,柔声说道:“小叔叔,吃饭啦,今天是大年初一呢。”
“知道了,你走吧,回去呆在屋里,不要出来。”马雷的嗓子异常粗哑,每个字都像砂轮磨出来的,听不出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
“嗯……好。”小灵芝不敢与之争辩,将菜碟摆好之后便逃出屋子,身后只剩下电剃刀单调的呲呲声。
李念兰心痛不已,转身追上她,邀约道:“小灵芝,晚上一同去劝劝他吧,再这么僵下去,这家伙要憋坏的。”
送她回到住处,再折返食堂,第一批就餐的军人已走得七七八八,只剩下五六桌人还在煮酒论英雄。
想起当年同一张桌子上喝酒的老家伙们都已不在,不由打心底泛出一股冰凉的失落感。
刚扒下一口饭,却瞥见窗外闪过人影,步伐速度不像是来吃喝的。
他出于本能多留了个心眼,一只眼落在碗里,另一只眼翻向人影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