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踩了尾巴-第2/3页



其实,中国在唐代以前,村也称作“里”,只是中华文化变迁,周边小国却承袭了旧称呼。

古土里本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村庄,只因北靠长今湖,架有引水管道,再加上有一座唯一通向南方的水门桥,战略位置显得无比重要。

马兰和几个战士悄悄潜到水门桥周边做了侦察,回来报告说美军守卫部队人数不多,但机枪位置设得刁钻,还有一台M19式40毫米自行高射炮来回游弋。

“别的都不在话下,那台双管铁王八可要命,要是被炮火撩到了,连个全尸都剩不下。”王老五看来是见识过这种武器的厉害,很多战士私下里都忌惮这种自行高炮,还有迷信的说法,说是地府里阎王爷造的。

另一位连长皱眉道:“这座引水桥前几天被咱们二十军的同志炸断过,可敌人马上修复了,还加派了防守兵力。老王,军令如山,别说一台铁王八,就是刀山火海我们也得闯过去哇。”

李虎巍转头对马兰问道:“兰儿,跟了我这么久,今天想不想出师?”

她眼前一亮,语气兴奋起来:“咋的?有重要任务吗?”

“等下冲锋一发起,敌人的机枪手都交给你了,有一挺灭一挺。我要专心对付那台双管炮铁王八。”连他也不清楚这种美军的新式装备,只好用了和战士们一样形象的说法。

这场突袭夺桥战是马兰打响的第一枪,她没让李虎巍失望,首发即命中,让美军9点钟方向的机枪位哑了火。

“Sniper!(狙击手)”受袭的美军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桥面上瞬间没有傻站着的敌人了,他们战术动作娴熟,连翻带滚地进入射击掩体。

急促的枪声响彻大桥两端,志愿军两路出击包夹了这股守桥美军,战士们采用3人一小组的战术,用冲锋枪和手榴弹逐个清除火力点。

M1919A4重机枪射击位上已经连续倒了三个机枪手,可美国人也堪称顽强之士,不顾伤亡地不断派人替补上来。

他们的训练水平非常平均,后补机枪手水准并不输给首发。

如雨的子弹朝马兰这边倾泻下来,她被压在覆满积雪的石头背后无法动弹,飞溅起的雪花在身边形成小规模的暴雪。

自行高炮勐烈开火时的声响震耳欲聋,刚刚修缮不久的大桥在炮声中摇晃。

确如王老五所说的,这种对空武器一旦被用作反制步兵,其威力足以令人胆寒。

冲锋在前的几个志愿军小组被迎面飞来的炮弹撕成一团团血雾。

这不光是对**的杀伤,对部队心理层面的打击尤大,攻击顿时受挫。

蹲伏在狙击点上的李虎巍心急如焚,美军的M19自行高炮号称“战场收割机”,由M24“霞飞”坦克底盘和瑞典造“博福斯”双管40毫米高炮进行强强组合,炮手有炮盾防护,步枪子弹是无法穿透的,除非用曲射火力进行灌顶杀伤。

他对弹道拥有天生的感应力,当年在训练场上曾用“超越射击”的曲射方式,绕过障碍物命中目标,让歪博等人差点惊掉下巴。

但那种极限操作需要时间进行估算,只对固定不动的标靶有效。

M19自行高炮即便处在射击状态时,也能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巡航。哪怕使用迫击炮和九二步兵炮对付它,若没有经验丰富的老炮兵做提前量估算,也同样奈何它不得。

“停下来,得让那铁王八停下来。”他口中念念有词,大脑神经陀螺似的飞转,计算子弹可能的落点。

斜向上方的枪口火光一闪,子弹呈高角度飞行了六百多米的直线距离,动能耗尽后,啾的一声落到坦克车身后丈许远的雪堆里。

连续射击让炮管发红发烫,落在其上的雪花刚一接触便滋滋变作白烟。100多发炮弹在1分钟内打完,射界之内没有死角,皑皑雪原铺上了一层焦黑血肉。

李虎巍没有放弃,他的第二发子弹出膛了!修正之后的弹道更加接近目标,弹头落在装甲底盘上擦出火花来。

这一枪让他暴露了位置,空中响起迫击炮弹骇人的尖叫。

李虎巍抢在炮弹落地前侧翻出十多米远,飞落的炮弹将刚刚隐蔽的地点炸出连绵的弹坑,一块不规则的菱形弹片嵌进大臂,还没感觉到痛,棉衣一侧已经殷红了。

从自己暴露到遭遇炮火反制,前后二十秒不到的时间,对手的反应简直可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