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气味相投-第2/3页



再往远处看,一台美制道奇军用卡车跟孝喘病人似的吭哧吭哧反复发动,轱辘却无论如何转不起来。

“徐大团长,和你们那边没法比呀。”陪同的干部仍用**职务称呼他。

“可你们还是赢了。”徐白现在深信武器不是决胜的唯一因素,但眼睛仍在搜寻更有价值的装备。

木头破棚边排着几十发立着的炮弹,口径不算小,一个光着脑袋的中年男人弯腰调整延时触发引信。

“他是谁?”他原以为解放军完全是小米加步枪,想不到也有懂炮的行家。

“老聂头,军械所的所长。”陪同干部介绍说。

“你可以回去了,替我谢谢上级长官。”他自顾自地都囔着,也不管陪同干部是否听清,立即迈出大步朝老聂头跑去。

待走近之后,他脱口道:“这就是全部弹药存量吗?”

连问几声之后,老聂头才悠悠回头看他:“还能咋的,这是炮弹又不是萝卜,能从地里一茬茬长出来?”

被回怼之后,徐白并不动怒,客客气气朝老聂头鞠了躬,简单介绍自己一番。

“噢,你就是那个刮民党的炮兵团长?这些是你干的好事吧?”老聂头目光指向那些被摧毁的火炮残骸。

“对不起,我……”

“好了,不提了,各为其主嘛。”

老聂头打断了他的道歉,又把注意力移回到炮弹上,似乎懒得同他闲话。

“光这些……不够的,想要突破防线完全不够,你们的装备水平太落后了,只知道用人命去堆!”徐白很不相识,如口香糖那样粘了上去。

老聂头站起身来,眯眼看他:“炮弹咱还造不了……不过,我倒是有个法子,但在节骨眼儿上卡了壳,你要是不嫌麻烦就过来瞧瞧。”

两人一前一后,跨过成片的金属垃圾,又越过小山岗,眼前出现一片被三面树木环抱起来的空地。

相比军械所,这片“后花园”反而更显得保密些。

旷野上斜立着十多个空汽油桶,支撑它们的是简易木架,做得挺结实。解放军并不缺木匠。

“你要造炮?”徐白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噢?你个反动军官眼睛倒是挺毒的。”老聂头搓着手朝汽油桶们走去,像是急着去见久别家人。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不瞒你说,很多年前我就考虑过这种土制炮具。”他问老聂头要来了纸笔,行云流水地画下设计图纸,和当年在“独立勇士号”上无聊画出的设计方桉分毫不差。

“我给这东西起了个外号,叫‘地火飞雷’。”徐白边画边介绍。

遇到能交流的同行,老聂头语气友好了许多,不住点头附和:“还是你们文化人起的名字中听,我就叫它‘撅地炮’。”

当年在“独立勇士号”上筹谋这种土炮时,佣兵大老梅萨就很瞧不上眼。

汽油筒确实没法和专业炮钢炼铸的高密度无缝炮管相提并论,薄薄的铁皮锈迹斑斑,最大的危险就是漏气,影响精度射程不说,还容易炸膛。

土法制作的圆盘型炸药包的直径要贴合桶壁,难度不是一丁半点。

“第一就是加固桶身,办法你自个儿琢磨。第二,调整发射药量来决定抛射距离的远近。第三,对炸药增加破片效果,否则就只是个大炮仗。”徐白也不知道客气,直接对老聂头发号施令起来。

老聂又问:“后座力,你考虑过后座力的问题没有?”

徐白踩了踩坚硬的冻土层,很有信心地说道:“现在是冬季,冻土夯实的很,对发射筒的固定效果有加强,这一点要依靠熟练的工兵。”

“我补充一点,发射筒必须三分之二部分埋进土层以下,让土地爷来帮咱们缓冲后座力。”老聂头思维跟着飞转,嘴里点上了烟,并递给徐白一支。

吸烟有害健康,但烟草确实有助思考,徐白马上点头赞许:“一针见血啊老聂头,你是工兵还是炮兵出身?”

对方嘿嘿发笑,吐出漂亮的烟圈:“鄙人聂全才,草鞋兵出身,枪啊炮的纯属爱好,年纪大了没法跟着打冲锋,只好蹲在后方捣鼓这些。”

一年多前,大别山兵工厂抽调了几批技术骨干支援到野战部队,聂全才铁了心要从厂长岗位上走出来。

窝在山里快十年,老死在山坳坳里可不是他心目中的军人归宿。

在穷乡辟野找到知音,徐白兴奋地磨拳擦掌。

两人说干就干,着手对“地火飞雷”加以改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