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花开》上部:北方来信(一十)
北方来信(10)
向明:
今日大雪,山村向着冬季的脚步迈的更深了。听村中老人言,近十年,很少看到雪,偶尔下一次雪,不过毛毛雨似的,飘过几个雪叶,地上还没有印上兽迹脚痕,天就晴了。看今年山下的树木,有的还挂着片片绿叶,知道雪不会多,又是一个暖冬。
山下暖冬,山中风冷。我几次去镇上,进山羽绒服,出山需开领。或许是我的火炉烧的旺,每晚老乡们到我这里聊天,坐在室内脱去棉衣,穿着秋衣秋裤已是热火朝天,大家自由聊天,有的是片段,有的是长篇,有的故事很完整。听的多了,不少故事记忆深刻,折射出人情世故,如明镜照物,妍媸毕现。
请听我一个一个的慢慢写来。第一个故事,我拟了个名字,叫“两兄弟争财,三姐妹让利”。
你们北方庄有一户张姓人家,户主叫张文明,有俩个儿子,老大叫张士才,老二叫张士旺,张文明六十年代走出大山,去了工厂,那时候,教育还未普及,处在扫盲阶段,每个村庄,识字的没几个。听说,前去招工的人,拿着一张表格,村里十六岁以上二十五以下的人只要自己填写上,算是工人了。张文明当时十七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的一个高中生;他父亲听说有招工的,连夜走着去五十里外的县城,把张文明拉了回来。那年张文明成功当上工人。招工的说,上级意见,专门在山内招工,为的是给山村带去党的温暖;但整个张庄镇只招到四个工人。一个半月后,全村为张文明送行,那些羡慕的眼睛能把张文明射穿,张文明的父亲那段时间梦里都给笑醒。
显然,吃上公家饭,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件值得烧香的事。张文明父亲四个孩子,张文明是家中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姐姐出嫁了,弟弟在镇上上小学,妹妹最小。张文明父亲后来说,他这一辈子很知足,大儿子在工厂上班,小儿子考上了大学,在省城工作,唯一遗憾的是大儿子娶亲太早。
原来,张文明在本村有个娃娃亲,张家为人忠厚,不少人认为,张文明当工人去了,这门娃娃亲估计要泡汤;开始的时候,张文明去青岛总厂学习,第二年在那里参了军,张文明父亲让人给张文明写信,让他回家结婚,张文明以第一年当兵不合适为由拒绝了。于是,村里有了流言蜚语,那个未婚妻做好了嫁他人的准备。在山村,二十岁不嫁,人言就多,大家经不起背后嚼舌头。谁知,张文明第二年在部队主动请假,要求回家结婚;按照规定,新兵第三年才有权利探亲。部队听了张文明的请示,很感动,说有这样高品质的兵,是部队的光荣,上报到师部政治部,师首长特准。
我曾问张文明的父亲,你这辈子很知足,怎么只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怎么样了;他说,女儿是人家的人,不提也罢。后来才有人给我说,她的两个女儿生活也很好。大女儿张士菊嫁到镇上,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个个日子过得好;小女儿张士莲考上医学院,在外地工作。
张文明复员后,因为参军前是工人身份,又是连级干部,转业到本县武装部,在城里安了家。两孩子跟着去城上学。张文明后来曾说,都说龙生龙凤生凤,他当年如果不跟着招工的人去工厂,一定会考上大学;即使当了兵也是个好兵,五年义务兵,年年是五好战士,入党提干(连指导员),智商能力中人以上,运气上更是福至心灵;就没想到两个儿子倒运,
大儿子张士才小学五年读了八年,初中没指望,直接下学;二儿子张士旺好不容易上下高中,第一年差二十分上大学,第二年复读遇到山东那年坑爹不死的政策——高考初选,老师同学都认为张士旺别说初选就是高考甄选一定榜上有名,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张士旺初选落榜。
但张文明说对了一半,大儿子不是上学的料,却是干买卖的才。那年头正赶上改革开放,商贸放开,张士才倒卖衣服赚了赔赔了赚了几年,积攒下不少钱,竟买了一部解放车,搞起长途运输,发了一批;可天有不测风云,张士才有一次酒后开车运回一卡车的青菜,离蔬菜市场一千五百米的地方,疲劳加兴奋,把一个老头跟撞了,也是倒霉,老头偏偏是管公路局下属一个站点站长的爹,这个老头生有七个子女,五个儿子,人称五虎上将,都在政府要害部门工作,两个女儿虽然平平,但都是远近闻名的泼妇。五虎上将不但要张士才赔偿而且还要抓张士才进局子,两个泼妇则天天堵着张文明家开骂。张文明使净回身解数,找公安局、司法局、法院、医院各方神仙战友,好歹压住苦主的势力,但儿子张士才几年买卖的辛苦钱全进去了,自己跟着贴进不少积蓄。张士才车开不成了,办起小吃,烧鸡烧鸭蒸包烙饼,路边小摊,几年后恢复了实力,买了门头房,开起饭庄,生意无尽买卖发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