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异乡故乡-第2/3页



海西大柴旦镇和林峰少年时的小县城不同,南边有草原,北方有雪山,其余气质相近,静谧,恬淡,时光缓流。不是吗?草原的稻穗就是那些整日埋首啃草的牛羊马匹。

骆驼多是在草原之外的戈壁散养,三五成群,穿行在骆驼刺之间,寻寻觅觅。到了冬天,戈壁寒冷,有些回不了家的骆驼,就喜欢躺在晒了一天的沥青路上取暖,高原公路上车少,车速快。车到躺在路面的骆驼群跟前,往往来不及刹车,或者刹车来不及在骆驼群前止住。就酿成撞死骆驼的事件。

大柴旦北部的雪山溪流不舍昼夜,雪山有温泉,雪水、温泉水汇到一起,宁为玉碎清澈地奔淌,哺育着山脚下的小镇和草原,最后,在草原汇聚成一面镜子,让云朵照着梳头化妆臭美,让牛羊边照镜子边解渴,都知道自己的模样。

大柴旦南部的草原敞开胸襟,喂养着这些走动的稻穗,喂养着牧民们黝黑的笑脸和跌宕的歌声。无声而又遥远的亲切袭身,裹拥着林峰一个人。路边淙淙赶路的水流,从林峰的掌心流淌到脚下,又兀自远去。

阳光澄澈。只有林峰少年时才有的阳光,纤尘不染。仿佛,多年之后的阳光,要经过深海一样雾霾颗粒的阻滞,历经反射折射的波折,才投落到大地的肤层。阳光多么不容易,阳光就是阳光,无愧于每天公鸡样对着东方引喉咏唱。辉煌灿烂,百折不挠,无声无息,爱民如子,不改初衷。

林峰在异乡遇见了故时阳光,和他一样,走得漫不经心,想着心事。阳光在小镇上空徜徉,忘记了向西的行程,忘记了刻度光阴的使命。阳光认出了林峰的模样,仔细打量,满腹狐疑:你为何而来?想到何方?阳光悲悯街头远离故乡的人。林峰只顾低头走着,他知道,停止了行走,夜里就睡不着觉。

阳光生动。亲近阳光的人,被阳光打上烙印,加盟幸运之族。林峰会经常遇见面颊两抹高原红、两汪幽深的潭泉、质朴憨厚的海西人。他们豪放地饮酒,豪情地歌唱,草原般坦荡。阳光在高处,朗照和体恤在低处的草场、水湄、额头、眼窝。林峰从故乡的街头走过,修鞋的中年女人坐在阳光的路口,这世间所有的安闲都给了她。她的手指磨出厚茧,她的手艺童叟不欺,她的笑容阳光灿烂。阳光的瀑布铺天盖地灌落,她成了小县城街头的地标。

林峰还是那么喜欢雪,觉得每场雪都是为他而落,喜欢到有些自恋。一个人的时候,雪落下来,觉得朋友就满天涯,朋友就在身边。难过的时候,雪落下来,像是一场盛大的安慰,千言万语从云头飘落,像母亲的手掌和垂落肩头的目光。

北部雪山静静望着大柴旦,山巅四季积雪,高处不胜寒。积雪的山巅像一峰峰硕大的*,乳汁饱满甘甜,汩汩流淌不绝。山脚绕膝,儿女满堂,欣欣向荣。

很多时候,林峰向往着林海雪原里的生活:推开柴门,雪人冲他微笑,脚下的雪“咯咯咯”笑不绝耳。满世界,全是干净的雪,全是干净的暖。喜欢雪不说话的样子,就像喜欢有时什么也不说埋头走路的自己。什么也不说,应该有不说的心情和道理。活得像一场干净的雪,埋首人间,算得上活法里的大自在。

林峰写过一首诗歌,叫《高原雪》:

高原雪比高原雨贵重,那些噼里啪啦的雨滴

只顾急着跑到低洼处,一小队一小队集合

然后浩浩荡荡向大盐泽急行军。高原雪飘落下来

随高就高,随低就低,随遇而安的性格

没有理由不让人心生喜欢

高原雪是真的想留下来,就在轻触眉梢的那一刻

心事变得明了,先驻扎在大山的额头,再走进寻常巷陌

高原雪腰缠积攒了一年的银子,大大方方,扬扬洒洒

扫着院里院外的这些银子,就像扫着一年的心事

一片儿也不想落下

尘世的高处才是灵魂的老家,高原雪早就习惯了

冷和孤单。日光大片大片杀过来的时候,青稞籽粒里

驻扎进了高原雪的清芬,大柴旦白杨的阔叶哗啦啦

叙说不完这座小镇关于高原雪的一场场记忆

沿着溪流的线索,目光依然还会被山巅的高贵点亮

季节的深处才是故乡,回乡的脚步总是那么轻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