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及锋而试-第2/5页





    “今日之秦已非昨日之秦,秦以天下为事,韩民即为秦民,秦国断无屠杀子民之理。”

    “韩国自有国号,韩民自有君主!役民如牛马,豢民如狗彘!牛马狗彘就是秦民,韩人不屑!”

    姚贾打量张良,只见一袭布衣无法断定职位,只好以阁下相称。

    “阁下一人一身,岂能夺百万韩人之心?”

    “我生于韩长于韩,韩人直抒韩人肺腑,何谓夺心?!”

    “秦自商君变法以来,道不拾遗、家给人足。荀子入秦,三夸秦治:其民淳朴之至,其吏大公无私,其廷恬如无治。天下之治,无如秦者!六国之民莫不一心向秦,阁下与韩王何不顺应民心?”

    “荀子也曾言秦四世有胜,却非仁义之师,实乃末世之兵!如夏之桀,如商之纣,死日不远!”

    “然则秦国死日遥遥无期,行将死者乃是病笃之韩!”

    “故而荀子之言不足为信,天下之民何曾一心向秦?”

    “何为民心?无战即是民心!诛战即是民心!秦为天下而战便是民心!”

    “诛战?!战祸由秦而起,杀我同胞还要我感恩?!可知无耻二字如何书写?!”

    这一场口舌之战不可能有胜负,从日出辩至日中,势均力敌毫无结果。

    秦如明月,韩如萤火。

    明月之心朗照十方人间,萤火之梦愿守一寸光明。

    月明,则夺萤之光;月晦,便增萤之色。

    明月在天拨云邀皓日,萤火虽美难照夜行人。

    月似无错,萤更无罪。

    这是战国,战国唯一的正义是:弱肉强食。

    “韩王心不向秦,是想一心向死?!”

    圈子兜回关键,秦国大军压境,秦使入城是为韩王送生机,别他妈给脸不要脸!

    “生而为奴,死又何妨?!”

    所谓骨气,便是百死不坠其志,千钧不屈其膝,你们先不要脸凭什么给你们脸?!

    “放肆!我问韩王,何曾问你?!”姚贾转头看韩王,攻心还需向正主:“韩人秦人都是天下人,韩王您不过失去王族身份,韩人就可得永久太平!您只要放低高贵的头颅就可以免去一场浩劫!您爱的人不会死,您的子民不会亡!”

    “你放肆!”张良真是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人:“秦王为何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将秦国奉给天下?!”

    道理无法再讲,姚贾换了一副面孔,大笑三声。

    “好极!好极!好极!”

    你们以为我是来劝降的吗?

    姚贾说:想要韩国投降的是秦国,而不是我,我的心愿是秦国把韩国屠得片甲不留。

    至于为什么?还要从韩非说起。

    六年前,李斯出使韩国,要下师兄部分著述,回国献给秦王。

    秦王见书倾倒,说下一句痴心话:“能得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后来秦王为了得到这位梦中人,三番两次下书征召,然而韩非死活不给面子。

    直到两年前秦王实在按捺不住内心渴望,大军压境问韩王要人。

    韩王安只好交人,可怜秦王得到韩非的人,却没得到韩非的心。

    他对韩非的所有礼遇,只换来韩非一柄暗剑,暗剑中伤的对象是为秦王扼杀四国合纵的外使。

    谣言是:姚贾损公肥私,耗费百万财货其实是为掏空秦国国库。

    韩非当然是想拔掉秦王的老虎牙,能拔一颗是一颗,只可惜他这个治学的天才却是政治的傻子。

    他将权谋之道写到极致,他将帝王之术论得透彻,可惜半点都不会用,反倒便宜了李斯和秦王。

    姚贾自证清白加上李斯阴风一吹,秦王就决定杀了韩非,我得不到的人也不能让别人得到。

    “如韩非所言,我姚贾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不折不扣的卑劣小人,他为保全韩国射向我的冷箭,今日,我正好还给你们。”

    姚贾准备告辞,表示会为韩国“美”言,争取不让韩安被鞭尸抽筋。

    激将之意其实很明显,成败的关键在韩安,姚贾转身的时候韩安不由得握了拳。

    然而,姚贾演得太逼真把自己人也骗了,于是副使一个反手就把“卖国”的正使撂翻在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