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 周刘结义
话说周鼎来济南考试,在状元楼旅店遇见了青州府东刘镇村义士刘万青,二人非常投缘。一起考试一起游玩。特别是打擂打死了杨坤这事起了祸端,刘万青不顾一切的帮助周鼎。这天他们两个从济南状元楼旅店同师父、师兄弟分别后,马不停蹄一路东行来到了青州府东刘镇村刘万青府上。这时已是傍晚,喂上战马,摆上酒菜二人彻夜畅谈。前几天打擂之事惊心动魄惨不忍睹,打死了人还是第一次,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二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不知不觉已是更打五鼓才各自休息去了。第二天早晨早饭后,刘万青带着周鼎去后院见了刘老爷,就是刘万青的父亲,还把这次打擂的事告诉了父亲,刘老爷是见了世面的人,他见周鼎个子高大、力气大,聪明伶俐一表人才,以后肯定能成为国家的大将之材,对周鼎非常喜欢。刘万青也在一旁不住地称赞。二人来到花园散步聊天,谈论国事家事,无话不说很是默契。刘万青说:“兄弟咱两个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很是投缘,和你相处呆不够劲,愚兄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哪里的话,刘兄有话尽管说就行”“自古像桃园结义的好兄弟就很多,你我很是有缘、合得来。我家兄弟少,愿与你结为兄弟”“刘兄,我也愿意”刘万青大喜,回告了爹娘。吩咐家人摆好香案,焚香起誓。刘万青、周鼎结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互相扶持亲如一家。发誓完给天地扣头,二扣父母,三扣兄弟相拜。结义完毕,刘万青引见家人一一相见,互相认识,中午大摆筵席放鞭炮庆祝。午后刘万青带着周鼎前门后院侧厅花园介绍起来。随后在村里村外转悠起来。
刘万青并向周鼎介绍起东刘镇村的村史。刘万青说:“我们村原名不叫刘镇村,叫白家集,这里地处青州东北部,是平原地区。弥河从村西流向寿光境内,汇入渤海,村庄呈田字形,耕地面积大。村中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南到临朐,北至羊家口,东至青岛,西近济南府,交通处地十分优越。这里有店铺、饭店,即可休息又可食宿,是交通要地,必过之地。顺治八年,我们刘姓从弥河西岸老刘村搬来开店。有个时期外地人也称刘家店。在阴历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是集市。农副产品、瓜果蔬菜、鸡、鸭、鱼、肉、工具、农具、衣服、布匹,日用杂活、鱼虾水产等应有尽有。村中还有两个大湾,一个神湾一个鬼湾。
东头大湾的水清澈见底常年不干。在夏天的时候儿童经常下水洗澡游泳,多少年来从未淹死过人,传说湾边有一神翁看守小孩,称“神湾”。村西大湾称鬼湾。据说明朝朱元璋称帝前在山东沂县讨饭时,山东沂县人不肯舍施予他,常使他饿肚子,更有乡民侮辱朱元璋。导致他和山东沂县人有了很深的憎恨过节,当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命令大将常遇春烧杀山东,朱元璋说山东沂县一人不留,常玉春听成了山东一县一人不留。杀完第一遍后唯恐有遗漏者,带兵人便在清晨、傍晚登上山头四处瞭望,发现哪里有炊烟,便断定那里还有生存者,便再去屠杀。如此反复三遍,直至将山东人杀光。当时山东千里无烟、尸骨成山,造成“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荒草萋萋,狐兔之际满道,惟不见人之踪影”的惨景。朱元璋为了恢复山东的经济,便从外地迁入山东。迁徙伊始,明政府颁告示于三晋:“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
”消息不胫而走,不翼而飞,晋北、晋中、晋南的人拖家带口,携儿将女簇拥而来,三日之内,老槐树下呼啦啦集结了十万之众。这时,大队官兵,蜂拥而至,把手无寸铁的百姓裹了个严严实实,一官员高声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说罢,官兵恶狠狠地先将青壮年带铐上枷,遂强行登记,强发凭照,一家一户,根绳相拴,如串蚂蚱,十万百姓在刀逼棒喝下,吞声饮恨,踏上了迁徙的路途。
刘镇村被杀死的村民都扔到了鬼湾里。此后经常闹鬼,出现怪异之事。那时候每逢集市来赶集的人很多,天不亮就来买卖东西,经常收到鬼钱,天黑时收到的是钱天亮就化成纸灰。日后为了防止鬼来买东西,人们用水灌上一半水,人用铜钱,真铜钱进入水底鬼钱漂浮,用这样的方法检验,鬼不敢来捣乱了。还有一人很早来赶集天还没亮,走进一家剃头房有一老者来给剃完头,他支上钱出了门,这时天也快亮了。再回头看时剃头房就不见了,再往回走近些,只见头发和两个铜钱在地上,原来是鬼给剃头,头发再也长不出来。为了镇邪,刘姓人请来了一阴阳先生,交在鬼湾边上立一个石人,刘姓就照做了。从那以后,村中不再闹鬼了,村名就改成了刘镇村。刘镇村是个文化村,村里有学校,学校内有个古钟。钟声一响就传出十几里地,清脆悦耳余音袅袅。附近村庄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上下班。各以钟点数不同为信号,非常方便,谓之镇村之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