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香格里拉
现在这个月份,北上都是冰天雪地,冷得一批,没啥好玩的。所以,要度蜜月,只能选择往南走,比如粤港澳、海南、广西和云南这些地方。
“先去云南吗?”
唐秋被江宁说服了。
实际上,她内心也是想出去玩的。
“嗯!然后往东,广西、海南、广东,回来就差不多了。”路线规划,江宁已经做好。
北上的话,最好是秋天的时候去,赶在下雪之前,满山红叶的时候。
在后世,云南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丽江古城、xsbn、洱海、香格里拉、泸沽湖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着名景点。
可现如今这个年代,它们的名气还不怎么大。
比如丽江古城,几乎还没有任何的商业开发。
江宁和唐秋去游玩的时候,远眺望去,山清水秀,浓绿满眼,远离尘嚣,一派不事凋琢的纯天然景色,宛若世外桃源。
玉龙雪山和山脚下的这座古城,古老与古朴,相得益彰。
古城内,生活气息很浓厚,两人吃着当地的美食,逛着还挺原始的集市。这里的物价,比建水市低一点,像猪肉,还是八毛钱一斤。
江宁是带着照相机来的,一路拍了不少照片。
清澈的溪水穿城而过,各家住户在家门口就可以洗菜、洗衣。
其实,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河水污染都还不严重,能洗衣、洗菜,甚至直接饮用。
“这里以后会火的。”江宁跟唐秋打赌道。
唐秋看着这满城的古建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跟着江宁这么久,她对商业也敏感起来。
两人在丽江呆了三天。
“江老板,要去中甸吗?”当地的向导有点犹豫。
江宁的到来,云南的一些领导是知道消息的,在江宁两口子落地之后,特意派了人过来做向导。
毕竟这可是行走中的亿万富翁呀!谁能不关注呢?
要是人家心情好,在本地投资个项目什么的,可谓是意外惊喜。
“嗯?有什么问题?我听说,那儿的风景好,去见识、见识。”江宁知道,此时还不叫香格里拉。
中甸县是在2001年才抢先更名香格里拉的。
“怎么说呢!道路不太好走。不过,去问题不大。”向导解释道。
江宁倒不意外,现在国内高速路都只有一两条,交通好的城市就没有多少个,更别说偏远的县城了。
到了中甸县,该县的领导早已收到消息,做好了接待工作。
江宁挺无奈的,这是一路接待呀!住宿、饮食等,几乎没怎么花钱。他们出来旅游,不就是想消费一下的吗?
为了确保江宁两口子的安全,县里还特意派了几个人跟着。
要知道,这年头好多地方还民风彪悍。说难听点,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在来的路上,向导还跟江宁和唐秋讲了一件真实发生的事件。
就是县里的一个偏远山区,一位外地女支教的惨痛经历。
虽然那村民被打了靶,但影响非常恶劣。
这也让江宁想起后世网络上的一句话,女孩子千万不要去偏远山区支教,真的容易出事。
“好看是好看,就是穷了点。”游览过后,唐秋开口道。
一旁的领导眼巴巴地看向江宁。
心里估计在想:看,你老婆都这么说了,不表示一下吗?随便投资个什么厂的。
江宁笑道:“这地方搞工业就浪费了,最好就是开发旅游。在我心里,这就是最理想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很多人愣了愣。
江宁跟他们解释,香格里拉源自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了一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这部小说,很快引发了西方的轰动,并且后面拍成了电影。严格来说,香格里拉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地点。有人说在巴铁,也有人说在印度,还有人说在我们中国。
据传,前几年就有个美国人从雪区、川省,一路寻找到这里。
要我看,你们中甸县趁早先将这个名占下来,然后大力发展旅游。
千万别小看旅游产业,搞得好,不亚于一个工业园,能极大拉动当地的消费。像香格里拉这个名头,在国外是很火的。要是能吸引外国人来游玩,何愁发展不起来?”江宁跟他们说道。
那位县领导一听,能吸引外国人来,顿时就心动了。
要真能吸引外国人前来,改个名倒也不是不行。
“我们国内风景优美的地方很多,数不胜数,想要脱颖而出,真的需要噱头。而香格里拉,就是个极好的噱头,看怎么利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