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
另一边,秦国都城,咸阳城。
皇宫内,武英殿。
秦皇坐在天子龙椅上,一旁坐的是宰辅李斯安。
“宰相,现在我大秦国,地处于大夏疆土的西北边陲。虽然我老秦人几代都在图志,但是依旧无法突破到中原之地。宰相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大秦皇族本是九百年前大夏天子分封的诸侯。当时大夏天子因见凤鸣岐山,觉得天下要大治,所以一口气分封了八百诸侯。让他们为大夏天子开疆拓土。经过了几百年的征伐,现在只剩下了五大国和一众依附于五大国的小国。大秦初代君主是夏天子的养马人。因为养马有功,被分封到了秦地,也就是当时他的养马场。从此之后,秦君不断对周围开始兼并。最终才有了现在的大秦疆域。但是在这九百年里,秦君已经变成了秦皇,当初追随秦君征战四方的将领也都变成了新的贵族。现在秦国国内已经是贵族林立,很多贵族已经演变成了门阀世家。有好多地方区域已经开始了门阀联合执政。那些地方虽然依旧尊秦皇圣旨,但是已经形成了地方小朝庭。甚至有些大门阀已经可以在朝廷大事上进行左右。最近百年,几代秦皇励精图治,志在突破函谷关向中原进军。但是每次打出关却都守不住。有人说是大秦国力无法支持那么远的军事战线。也有说大秦国运只在西北一隅,出了函谷关就没有国运护佑。但是其中真的原因,很多秦国人都没敢说。那就是世家门阀不想秦国出关。秦国一旦出关,必将会吸纳更多他国疆土和士族。就会分化国内原来世家门阀的权。所以,每当秦**队在关外有所建树,攻伐领土,就会有国内世家掣肘。祸事频发,前方军队也会有所影响。最终,无功而返。
宰辅李斯安拱手后道:“禀陛下。我秦军铁骑在大漠上被匈奴磨砺得已经是天下无双了。现在差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能长驱直入的机会。”
秦皇看了眼宰辅,道:“有一个机会就能有突破吗?突破后呢?是否能真的开疆拓土?”
“陛下的意思是我大秦现在问题不在对外军事上吗?”
“宰相觉得呢?”
“既然不在对外军事上,那就是在国内了。国内最大的积弊就是政令传达到地方有些困难。”
“为什么困难呢?”
宰辅一时无言以对。虽是无言以对,又好似已经说明了什么。
“宰相啊,你也不用避讳什么。最大的积弊就是咱们大秦的门阀世家太多了,每家都想要分一杯羹。他们的先辈都是我大秦的有功之臣。我大秦对他们也不薄。已经养他们九百年了。是时候该让他们再为咱们大秦做点什么了。可能你觉得朕的想法有点疯狂,甚至是异想天开。但是这大秦不是只能安逸于西北一隅,我大秦历代先祖的志向是要再次统一诸夏的。想要统一诸夏就需要我大秦每一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这些世家他们手伸得太长了。这大秦天下最多的还是黔首,是黔首,连寒门都不是。宰相,你是文人,你可能觉得朕要学那大齐官家,要让那些寒门及第,要让寒门来接替世家门阀的位置。但是,这些寒门不也是曾经的世家门阀嘛。不过是没落了而已。朕要的是更加淳朴的黔首。要让他们知道在我大秦,只要你有能力,就能有所成就,就能封侯拜相。毕竟天下还有那么多黔首无法出头呢?”
李斯安沉思一下,说:“陛下,这将是我大秦九百年以来最大的动荡。甚至会动摇我大秦国本。
”
秦皇大笑:“既然朕要做,那么朕就考虑到这点了。顽疾需要猛药。”
“臣愿为陛下扫清前路。”
宰辅离开了秦皇宫。我皇这是要清理这些门阀世家了。我皇的气魄很大,不知道是否能撼动这几百年的门阀世家。这些门阀会轻易地放权吗?到时候会掀起怎样的风暴呢?会不会是一场刀兵之灾呢?
次日,朝堂之上,秦皇让朝臣们说说门阀世家之事。有些敏锐的大臣,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陛下,世家皆是我大秦九百年家的功臣。都是为了我大秦开疆拓土做出贡献的。”
“陛下,世家门阀已经深入我大秦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在某些地方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但仍需从长计议,逐步消减门阀势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