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生三世
1187年11月9日南宋都城临安德寿宫内,躺在病床上已经奄奄一息的宋高宗赵构,看着侍立在床边宋孝宗赵昚那冷漠的面容和殷切的目光,不禁一阵悲凉之情涌上心头。
他清楚,这位6岁被自己收养,当了25年皇帝的远房亲戚,对自己的感情实在是淡薄。他巴不得赵构早死,好让他安心。
而赵构之所以不得已立他为帝还要从建炎三年的苗刘兵变说起。那一年赵构被金兵追击,仓皇从扬州渡江。当时赵构身边只有苗刘二人所部护卫,而这两人嫉妒王渊提拔的过快心生怨念。
再加上此时赵构身边的宦官作威作福颇为众军所怨恨,士兵们多为北方人对赵构的祈和态度也颇有怨念。于是苗刘二人发动兵变,废高宗、立赵构年仅三岁的独子赵旉为皇帝。这就是著名的苗刘兵变。
好在不到一个月在张俊、韩世忠、朱胜非等人的努力下,苗刘兵变被平定。然而年仅三岁的赵旉哪里经得住短短一个月内如此多的变故,惊吓成疾。
好巧不巧,赵旉疾病本就是源于惊吓,在其养病期间一个宫人又不小心把地上的香炉踢翻。这么大的动静成年人都得吓的一激灵,更何况一个病重的幼儿。这一下子赵旉的病就更严重了,不久夭折。
赵国和潘贵妃闻讯悲痛不已。赵构后来也在金军的追杀中丧失了生育能力。于是宋太宗一脉除了在金国当俘虏的,再无男丁。赵构只得收养宋太祖一脉的几个远房孩子为养子,最终选择其中的赵昚为皇帝,自己则退位为太上皇。
无子这种事,越到老年就越发的令人感到孤独。每每梦回,赵构时常回忆起亲子那调皮的嬉笑、白白嫩嫩的胖脸、肉嘟嘟的小手,还有那一声声稚嫩却亲切的——父皇!
赵构不禁心想:如若自己能避免苗刘兵变,如果自己能御金军于长江之外,自己的孩儿是不是就不会因惊惧而过早夭折?此时跪在自己身边的恐怕就是满含真情热泪的亲生子孙了。那种感觉,只有拥有孩子的人才能理解。
然而事实已经发生,自己的做的孽就要自己咽下。享年81岁的宋高宗赵构想到这不禁老泪纵横,满怀遗憾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分割线——
数百年后,阴森森阎罗殿内鬼哭魂嚎,阎王包拯在上翻阅生死簿,高声道:“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只见堂下鬼差分立两旁,正当中站着一个现代装扮、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道:“赵功。”
包拯听罢点头,而后挥袖一扇生死簿,只见生死簿书页翻飞不久停下。包拯目光一扫捻须念叨:“嗯,赵功年方二十九,家庭圆满。前日幼女不慎落水,汝虽粗通水性将幼女救出,自己却力竭而亡。是否属实?”
赵功点头道:“属实!”
正在这时,突然一阵乐声响起。赵构吓了一跳,鬼差也面面相觑。却见包拯摸摸索索从袖中掏出一巴掌大小的镜子一般的物体。
赵功细看,差点笑出声来——地府还真是与时俱进,这不就是手机么?就不知道原理是不是相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