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抉择-第2/3页



“好的,少爷”,李炎昆微微点头,笑容满面。

多年的朝夕相处,他也早已将刘襄视若己出,本来担心刘襄受此打击会变得意志消沉,结果看见刘襄并没有因为落榜而情绪低落,他内心十分高兴。

刘襄认真整理衣衫,确定穿戴整齐和身上并无胭脂水粉的味道后,轻车熟路的往书房走去。

走进书房,烛光照映下,一名壮硕的中年人正端坐于书桌前,聚精会神的临摹书法。

中年人身形高大挺拔,长相粗犷,裸露着上身,双臂肌肉青筋暴起,而在胸腔上方有一道狰狞的伤疤从肋骨处直下腹部,随着一撇一捺的临摹,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霸气。

中年人正是刘襄的父亲,怀荒镇里正大人,刘牧。

“去哪里了?”,刘牧并未抬头,依旧认真临摹书法。

“跟平之去青楼喝酒去了”,冰冷的语气、令人窒息的气场,让刘襄不敢有所隐瞒。

“哦?还能有闲情逸致去青楼寻欢作乐,不错不错,看来落榜对你而言并不是多大的打击嘛”,刘牧的语气毫无感**彩,听不出任何的情绪波动。

“既来之则安之,孩儿觉得既然已经落榜,又何必纠缠那令人不悦的结果,徒增不必要的烦恼倒不如想开点”,刘襄耸肩道。

“心态还是不错”,刘牧手腕翻转,最后一道苍劲有力的笔锋跃然纸上。

“你觉得你为什么会落榜?”,刘牧放下毛笔,缓缓走进刘襄身前,询问道。

“是孩儿学艺不精、发挥不佳”,刘襄直言道。

“不,不是你的问题,是九品中正制的制度问题”,刘牧摇摇头,

“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了缓和朝廷和地方豪强、世家大族的矛盾,朝廷将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利通过九品中正制下方给它们,从而换去它们对朝廷的支持”

“结果长此以往后,大量官位被世家大族把持,他们之间逐渐形成对官吏任用权力的垄断,寻常人等即便你才华横溢也根本难以染指。

“就像襄儿你一样,个人才能给你定品第为上品,但家世背景却定为下品,而平之、高逸兴这些他们才能不及你,却因为家族是百年望族而最终品第高于你,说到底我们这些依靠军功崛起的新兴寒门家族,依旧是被它们所轻视的”,刘牧眉头紧皱,面色阴沉。

当下这种**现状,让行伍出身、嫉恶如仇的刘牧十分不满的同时又十分无奈。

年轻时候的他,在战争上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出边塞伐柔然,南征北战战功累累,结果现在他的儿子却仍然被不公平的对待,所谓的量才而用、唯才是举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纸空谈。

可惜如今他人微言轻,根本无力改变,除了痛心疾首,别无他法。

刘襄身体微微颤抖,他正在极力抑制情绪。

对于父亲的说法,他深有体会,当他看到好兄弟张平之的名次排在他前面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一切。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他很快就释怀了,因为对于这种无力抗争的不公平现象,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那么选择坦然接受不失为是一种理智。

“为父当年之所以让你学文,就是不想让你过我当年那种刀口舔血、命悬一线的杀戮生活”。

“以文入仕,路虽然难做,不过好在没有性命之忧,即便不能飞黄腾达,这辈子能够安安稳稳的过完余生又何尝不算是一种幸福”,刘牧双眸闪烁着柔情,他缓缓将刘襄的左手攥过来,放在胸口处的伤疤上。

“我明白,父亲”,刘襄眼圈一红,手掌摩挲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内心五味杂陈。

那道伤疤离心脏只差咫尺,可以说父亲当时的情况就是在死亡的边缘来回游离,稍有不慎就得身首异处。

更别说除了这个伤疤,全身上下还有大大小小数十道,习武之路的凶险程度可见一斑。

父亲不拘言笑的性格让刘襄从小到大很少感受过父爱,但没想到父亲其实一直都在以另一种方式默默保护着他。

“知子莫若父,我知道你的心很大,怀荒镇容不下,但既然习文已然无路可走,那便只有习武,习武全凭个人一刀一枪硬生生打出来,过程十分艰难,但事在人为,想当年我不过是一佃农,硬是成了如今的里正”,

“要走什么样的路,你自己选择,我在外面等你的答案”,刘牧眼神坚定,说完径直走出房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