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修道,吃饭以及狩猎归来的人们(五K)-第2/4页
“只有在两仪天地境之后,你才会面对需要动脑子想办法突破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共有五个,分别是太极玄黄,太素混元、太始鸿蒙、太初一炁,还有最后的太易无上。”
“到了太易无上之境……也就走到了万古以来,一代代修道者修行路的尽头,更进一步,便是大罗真仙……只是这一步,迟迟没有人迈出来。”
听了这话,叶玄心中涌出了无比的担忧,他忍不住咬住了自己的嘴唇,轻声道:“为什么会没有人迈出那一步呢?是……是因为环境不允许吗?”
李道尘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缓缓摇了摇头:“不是,环境怎么会限制人成仙呢……”
“我太上道中也曾出过太易无上境的绝顶修士,那位前辈在化道之前曾留下过一份手札,我有仔细读过……”
“他在里面提到,太易无上是一个很奇妙的境界。”
“我们修道者奉行的根本修行理念便是,世界自无中化生,最初无比简单,然后渐渐趋向于繁华复杂。”
“所以我们的修道方式便是逆转这份繁华,不断的精简,直至最初的源头。”
“太易就是那个源头。太易无名无形无质,没有概念,没有能量,没有物质。是连无都不存在的绝对虚无。”
“在我们的设想中,回溯天地到了这种地步,天地都回溯没了,万物都消失了,那片太易虚无中理应只剩下一个东西,也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终极真理。”
“正是这个终极真理打破了太易的绝对虚无状态,令诸有出现……”
“在一片虚无之中,要找到那唯一的终极真理,这理应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达到太易无上境的修士很快就能证道成仙才对。”
“但事实证明我们错了。那条终极真理,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什么都不存在的太易之中。”
说到此处的时候,李道尘嘴角扯出了一个略有一些嘲讽的微笑:“想想也是,如果太易中存在这么一条终极真理,那么太易又如何能够称得上是‘绝对的虚无’呢。”
“后来我们知道了,那条终极真理,我们梦寐以求的‘大道’,它是太易的内禀属性,是在那片虚无之中,内禀着的孕育“有”的趋势。”
“无中即将诞生出‘有’,‘有’处于一种将生未生的状态。这种本质上仍属于‘无’但已经包罗了后世‘一切有’的奇妙变化,就是我们追求的那个大道。”
“可是,‘有’一旦真正诞生,那就不是太易了,而是太初。”
“太初之内,存在着先天一炁,这炁虽然也是极为本质的东西,可以转化为一切物质、能量乃至法则和信息,但它缺少最核心的一点变化——不能无中生有。”
“所以,先天一炁并非我们所追求的那个最为本质的终极真理……”
“所以,古往今来,那些站上绝颠的大能们便被困住了。”
“——太初不是我们道路的终点,但作为终点的太易在我们设想的道路上又应该是一片虚无。”
“修道者在突破太初一炁境界,进入太易无上境界的那一瞬间就会重新跌落回来——因为太易什么都没有嘛,只有那个诞生‘有’的趋势。”
“而这个趋势,是不足以成为修道者寄托意志的依仗的。连意志都无法寄托,又何谈什么理解内禀在太易之中的终极真理呢。”
“理解不了终极真理,我们又怎么能继续突破太易无上境,证得大罗真仙呢?”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整个道门内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烈论战,有些人甚至抛弃了自己贯彻一生的道理,转向了佛道、魔道乃至神道…另外一些人则还在苦苦坚持。”
“我们曾经试图修改道门的根本修行理念和修行方式,以此绕过太易虚无的困境,但我们很快发现这是徒劳的,因为其他的修行路完全无法解释我们在探索世界真理时遇到的种种客观现象。”
“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直到太极……天地一步步演化完善起来……这套先天五太理论已经是我们在反复观测、分析和总结后得出的最符合天地诞生、大道演化的实际过程的理论了。”
“我们又不是神道、佛道那种唯心主义者,可以完全抛弃事实,只认同内心感觉……所以,即便在太易境界我们遇到了很难的关卡,但我相信,这关卡应当是可以被突破的,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找到方式。”
“而佛道和神道……呵呵,他们干脆在踏上修行路的初始阶段就走错了道,追求什么大觉金仙、唯一真神的,指望着拍脑门子顿悟和乞讨神的怜悯……压根不配和我们道门修士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