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夏外的胡人们与汉末列国诸帝纪元大事记(完!)



    在这个世界上,始终流传着一句话,那便是,这是素王的世界。

    

        无论是诸夏人,还是草原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存在,许多人都深信不疑。

    

        姬昭在草原上的知名度或许比他所想象的还要高。

    

        在诸夏北方的草原上,有许多胡人,他们有生来就是胡人的,祖祖辈辈,几千来都是,也有许多是中原的失败者,被驱赶到草原上。

    

        最古老的那些从黄帝时代就被赶到了草原上,最近的则是在汉末为了躲避战乱进入草原。

    

        草原是不能种地的,于是不得不走上游牧的道路,什么叫做游牧呢?

    

        史书上说他们逐水草而居,他们终年驱赶着牲畜,春季将一片草场吃干净后,便迁徙到冬季的草场继续去吃,这叫做换场。

    

        即便是中原之地最优秀的农民来到草原,他也会成为一个草原人。

    

        因为这里无地可种,只能放牧,地理对人的决定作用是巨大的。

    

        但草原终究还是发生了改变,无数念着素王名字的汉人融入了其中,草原传统的苍天日月山川之神信仰发生了变化。

    

        这种改变是轻微的,或者说,草原的素王和中原的不同。

    

        况且,即便是同样的信仰,也不耽误草原和中原的敌对,也不耽误草原和中原的文化完全不同。

    

        不要说纯粹的草原,就说经过洛国改造的燕国,从诞生起就是完全的诸夏文化。

    

        但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因为渔猎的生存方式,其国中无论是政治氛围,还是文化特色,都和中原大为不同。

    

        比如在燕国中,慕容家的实力已经强到能威胁皇室了,但是皇室却不铲除慕容家,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为何中原士族大多数不愿意投靠燕国的原因,他们适应了中原的政治法则玩法,让他们去重新燕国的政治生态,他们是不愿意的。

    

        中原人不喜欢去分辨草原上那些互相之间有着血海深仇的部落,不喜欢去分辨其中各种不同的人种,只要生活在草原上,通通将其称呼为胡。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愚蠢,导致本来互相之间有矛盾的草原部落竟然互相产生了认同,不仅仅是胡人,对待其他的蛮夷同样如此。

    

        但优点就是给中原汉人树立了一个靶子,打起草原部落来,不用担心因为曾经是汉人,就下不去手,只能说是有利有弊。

    

        草原上的胡人,自古以来的生活条件就是很差的,战败者才会去草原上,而战胜者都会留在中原的膏腴之地。

    

        可想而知草原上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中原之地这些年天灾盛行,但这种程度的天灾对于草原来说,根本就不算是什么。

    

        草原上的白灾和黑灾是能够毁灭一切的灾难,当初洛陵就是在草原上播撒白灾,结果导致无数的匈奴人死去。

    

        在整个先汉王朝,草原上的胡人要么给汉王朝当狗,要么就会被汉王朝往死里打。

    

        汉王朝的将军先后两次在北海边上将匈奴单于处决的事迹,永远都是草原那些豪杰心中的梦魇。

    

        在进入后汉朝后,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草原虽然依旧不可能入侵汉朝,但至少在边境上能够打的有来有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